就这样,两个小人物,即将完成了一个壮举。
而另一边。
王国兴、李若圭、高文才等人,带着残存的十几个锦衣卫,以及一千多辅兵,也混进了商於古道。
他们折转到了均州,租了几艘空船,就北上了。
行到半路,抢了几艘货船,将船老大、船夫,货主打晕了丢在半路。
一行人匀了货物,然后让辅兵扮作苦力纤夫,扮作行商,混进了商於古道水路。
锦衣卫那是打探消息的好手。
纵然前些年崇祯被忽悠瘸了,裁撤了锦衣卫,使得锦衣卫几近废弃。
然而,不得不说,这些父传子子传孙的世代父子相传,的确将锦衣卫的拿手绝活,全部传承了下来。
一行人扮作商贾,照常缴纳税额,逐渐深入了商於古道。
丹水进了古道,便有处处险滩,这些地方是需要苦力在一边的道路上拉纤,才能让船只逆流而上的。
……
“指挥使、同知,有消息了!”
一个扮作独行剑客的锦衣卫探子,登上了为首的船只,来到李若圭面前。
王国兴大喜,冲着一边的李若圭使了个眼色。
李若圭会意,带着亲信把持了船只,亲自替王国兴守在门口。
“快说,在哪里?”
王国兴一脸的欣喜。
这一路上,他四处打探,却始终找不到袁宗第粮草的位置。
眼看前方不远处就是武关,他甚至动了贱卖货物,走陆路再探查一遍的心思。
然而,这样的大宗货物贩卖,一旦出现,必然会引起有心人的探查的。
毕竟,到了武关,商於古道就走了一半了。
哪有人会放着几倍的利润,半途白费的。
王国兴等人深知,只要闯军起了疑心,他们的目的,必然就要暴露了!
正当一行人焦急的时候,谁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来是派往前方打探敌情的锦衣卫,竟然无意间带来了闯军粮草所在的消息。
那锦衣卫开口道:
“指挥使,我到了青云驿。
发现青云驿外七里处,靠近丹江码头处的民居,被拆空了一大片,有一垛垛东西,盖着防水的毛毡。
从外形上看,很像粮仓。
只可惜有大军看守,那些士卒是内外分别防护的,外部士卒,根本就不允许进入内圈。
而且,这些士卒全是红衣红裤的闯军精锐!
甚至,不少人还穿着铠甲!
小人纵然心中起疑,想要详细探查,奈何却混不进去。”
“后来,小人暗中观察了一番,发现这些兵卒虽然防范的严密,然而,正对着那处民居的山崖,却是无人防守。
于是,小人爬上了山,在山顶潜伏一天,终于给小人看清楚了!”
王国兴大喜:“可是粮草?”
“正是!”
那锦衣卫笑道:“原本小人还不确定,后来小人呆到了天黑,发现巡逻的兵卒虽然打着火把,但是,没有一个军卒敢打着火把走在毛毡边。”
王国兴拧眉:“若是怕火、怕水,还不足以证明便是粮草!”
他正色道:“咱们可只有一次机会啊,一旦毁掉的不是粮草,闯军必然会加强戒备的,咱们可就攻不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