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萍号波音747缓缓离开桃园国际机场,看着落后的台北市,貌似也没有什么唏嘘的,即使四十年后,台北市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不过摩托车大军更多了些。
上午叶华荣会见由建筑师李祖原与王重平,李祖原是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硕士,王重平是华盛顿大学建筑硕士,两人在大学担任教授,台北101大厦草图令两人惊为天人,大厦设计交给两人完全没有问题。
最近的南湾非常热闹,不少欧美日的跨国科技巨头来到南湾的新竹市,目的自然是把一些电子产业转移到号称“南湾硅谷”的新竹科技园区。
自从1973年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南湾没有任何石油、天然气资源,岛内各种生产成本上升,东南亚国家在轻工产品方面更是赶上南湾。
南湾当局为促进南湾工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将机械和信息产业列为战略产业,引进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所需的尖端技术和高级人才。
于是南湾当局1976年在新竹规划科技园区,依托新竹市的南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以及工研院,且新竹市的海、陆、空等交通都极便利,耗时四年之久,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于12月15日正式成立,开始引进跨国巨头入驻新竹园区。
如今东南亚代半导体产业最发达的地区当然是香江,IBM、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等半导体巨头早在七十年代初便陆续把产业转移到香江,香江的零关税税收政策秒杀其他三小龙,商品不在香江销售,不用缴纳任何税收。
新竹科技园真正发展起来还要从1986年开始,美国大哥强制小弟日本签订《半导体协议》,日本半导体产业纷纷外迁,也才有了思密达和南湾半导体产业的异军突起,当然美国半导体企业的竞争力也有所恢复。
大哥美国压根不知道节操为何物,美国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制裁有多狠,美国国会于1987年4月通过了对日本个人电脑、彩电和电动工具征收100%关税的制裁措施,这尼玛还怎么同美国产品竞争,日本公司直接哭晕在厕所。
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七十年代初,IBM在其新型通用计算机中采用了半导体存储器,之前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绝大部分由军方、科研院所等政府采购,随着工业计算机应用在各个领域,大型企业也开始采购IBM的工业计算机以及存储器。
美国工人那是什么尿性,上班摸鱼那是常规操作,加班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结果大家懂的,美国半导体公司的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全球唯一有代加工能力的供应商也只有日本的公司,于是日本半导体公司接过美国公司的订单。
日本的公司接到美国订单喜闻乐见,开始疯狂偷师学艺,通过积累自动化和独创性来提高可靠性,以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缺陷率,工人又非常的吃苦耐劳,超额完成任务只是常规操作。
美国的半导体制造企业只专注于半导体的研发,受经济走势影响较大,而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是大综合制造业的一个分支,收支稳定,收入也用于半导体的研发当中。
显而易见,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在八十年代称霸世界,1981年日本在64K DRAM的世界份额达到69.5%,而美国只占30.5%,而且双方的份额在快速拉大,英特尔甚至退出DRAM市场,真心干不过日本半导体企业。
日本半导体存储器的产量高也就算了,可尼玛日本制造的存储器质量远远超过美国顶级制造商的质量,学生已经超过了老师,半导体贸易摩擦浮出水面,于是“日本威胁论”出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