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英国人迈克·哈彻难免令人唏嘘,以一己之力推动华夏水下考古事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当然算不上什么光彩的事情。
迈克·哈彻1940年生于英国,从小在孤儿院中长大,从不掩饰对财富的狂热,如饥似渴地阅读寻宝发财的书,希望有一天能像书中的主人公那样找到大笔宝藏,成为亿万富翁。
1970年,30岁的迈克·哈彻从英国跑到澳大利亚,成立了一家海洋商业打捞公司,打捞二战期间被击沉的商船和军舰,回收商船上运载的锡、橡胶和废旧金属。运气来了什么也挡不住,迈克·哈彻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一艘古船——载有2.2万件明代瓷器的南海沉船,瓷器卖给收藏家赚了数百万美元,比前3年的收入还多!
自此迈克·哈彻改变业务方向——寻找南海古沉船,出入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大学,聘请大学生们搜集旧航海图和海运情报,先后打捞出二战军舰和古代沉船共计80多艘,最出名的莫过于“歌德马尔森”,打捞出件瓷器和45公斤黄金,将其中一半的货物在阿姆斯特丹进行拍卖,赚取了2500万美元,成为“最出色的海洋探险家”、“当代最成功的寻宝人”。
每年全世界沉没的船舶就有上百艘,还不时有潜艇发生海难事故、飞机坠海事件的发生,沉没于海底的船舶、军舰、飞机中,有的载有珍贵文物和金银财宝,有的藏有重要的军事机密,有的其本身构造就是重要机密,国际沉船打捞法规定,无论船只沉在哪个国家的海域,可以由任何船只进行打捞,而打捞上来的货物也应当归这个船只所有。
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底下有数以千计的沉船,单在南海海底有大量的华夏古沉船,据统计海古沉船的数量超过2000艘,打捞价值高的惊人。
迈克·哈彻于1999年把打捞主意打到“泰兴号”上,“泰兴号”于1822年1月载着的100万件瓷器从厦门港起航,可惜航行到贝尔威得浅滩水域时迷失航向触礁坠海,一起沉没海底还有100万件精美瓷器,,,
但是当时无论是印度还是华夏都不会允许迈克·哈彻明目张胆地来打捞,可这又怎么能阻挡迈克·哈彻的寻宝梦,功夫不负有心人,耗时一个月终于找到“泰兴号”沉船位置。打捞进行了一个多月,光打捞上来的康熙年间瓷器就多达上百万件,并且大部分都是出自于四大官窑,每一件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除了上百万件瓷器,还有水银、六分仪、怀表、火炮和钱币等。
然而迈克·哈彻看着上百万件瓷器做出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决定:将那些不完整或者品相不好的瓷器,打碎后重新丢到海里去。自古孤品为贵,打碎一部分瓷器,留下的那部分增长的价值必然会超过打碎的,就这样打捞工作变成了彻彻底底的销毁工作。
那些被淘汰的六十多万件瓷器就这样再度被抛入大海,上百万的瓷器最后只剩下了36.5万件,迈克·哈彻联系到德国的斯图加特拍卖行,36.5万件中的部分德化瓷器被哈彻全部出手,场拍卖会持续了九天,来自世界各国的买家纷纷出价进行拍卖。
国家文物局收到消息后,翻遍了当时的国际海洋公约,却依然无法找到一条能够制止这种强盗行为的法律法规,于是只得派两名工作人员前往阿姆斯特丹参与拍卖,可惜也只是杯水车薪。
大赚一笔之后的迈克·哈彻再次投身于南海古沉船打捞事业中,面对疯狂盗捞南海宝藏的迈克·哈彻,内地只能大力发展水下考古技术,考古队在2007年打捞“南海1号”时,留下了一句悲愤的话:“中国水下考古队能有今天,是哈彻逼出来的。”
华夏的海底打捞技术有多落后,尼克松于1972年送给华夏一份日本“阿波丸号”的具体沉船位置,据说有40吨黄金、12吨白金、15万克拉的工业钻石、3000吨锡锭、3000吨橡胶、40箱左右的珠宝文物以及失踪多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合计财富总价值高达50亿美元,然而直到1981年才打捞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