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八年,十月初六。
应天府,乾清宫。
“为什么原料会那么缺?之前从来没听说过,原材料会短缺的,大明种植桑麻的田地,还不够用吗?”
朱元璋面色凝重,桑麻他是见过的,只是宫里没有种植罢了,但如今,情况完全转变。
“陛下,这件事,还要从中都说起,陈楚去了中都后,朝廷拨款,大兴土木,修整官道。”
“但陈楚在中都,制作出了新式纺织机,比以往的纺织机,速度翻了十倍,人力省了三倍。”
“以往三个人操作一辆纺车能纺出一匹布的时间,现在一个人操作一辆纺车能纺出十匹布。”
“人力的节省和效率的提升,新式纺织机走到那个府,那个府就会面临原料短缺的问题,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大明关于各类衣物的指导价格,还要下调一些。”
胡惟庸仔细盘算着,他也没想到,这事竟然会闹到朱元璋这里。
看着朱元璋手里的奏章,仔细端详着,胡惟庸的眼中只剩下了两个字:“儿臣。”
“那个兔崽子,还真能给咱出难题。现在这问题已经摆在眼前了,大明的耕地绝对不能改稻为桑,你我都是吃过苦的,往往,一粒粮食就能养活一个人,一粒粮食也能饿死一个人。”
朱元璋给二人的私密会议定了基调,大明的耕地,不设置红线,但耕地只能多,不能少,早在朱元璋称帝之后,便在境内进行了一次田亩普查。
史称黄鱼册,藏于玄武湖皇家林园,而考核法推行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三年任期,三年一查,针对地方的田亩变更进行重审。
黄鱼册中的田亩数量,每次重审,只能多,不能少。
“陛下,臣倒是有个建议,为今之计,为万世计,大明与之先前历朝历代,已大有不同,以今大明之生产,虽也受制于地域,但其根本,降水二字。”
“雨水充沛的地区,产量丰富,放眼天下,海外邦国,茹毛饮血,未服王化,不识圣人之言,不知天下之大。”
“陛下欲封藩,然藩王于之境内,难以管束,且无法施展拳脚,陛下之二子,三子,四子,已然长成,不如…”
胡惟庸的话刚说一半,朱元璋双眸闪缩着凶狠,怒声斥责道:“你想干什么?让咱把皇儿都封到海外去?”
“那咱那天嘎嘣了,咱那些皇儿,还能回京给咱戴孝吗!”
朱元璋断然拒绝了胡惟庸的说法,把藩王移封海外,这事并非没有操作性,坤舆万国图中,清清楚楚的画出来了一个比大明之大不小的天南大陆。
而不单单是胡惟庸有这个心思,甚至朱标也和朱元璋说过,不过,最终的结果,都不是很好,朱元璋不买账。
或许在朱元璋看来,他活着的时候,那些儿子们,都是亲兄弟,等他死了,那些皇儿们就成了亲戚。
等到朱标继位的时候,在去做这件事,也是为时不晚,而朱元璋也相信,朱标能妥善安置好这些弟弟们。
他想的,只是在自己死的时候,儿孙都在京城罢了。
但他没想到的是,历史上的他,驾崩的第六天,直接埋了,啊。也有说是十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