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我给朱标讲国运

第48章 朱标的不成熟想法

“那些商贾一听到商会会长有的种种特权,就跟疯了一样的找补商税,想要在商会内争取一个成员位置。”

“接下来商会在直隶,还会源源不断的送曲进来,李祺说,这笔曲至少会有七十万两银以上。”

“咱想来年开春,出兵北伐。”

江浙一个杭州府的招补商税就到了二十多万两,整个直隶地区若是商会遍地开花,那每年的财富将会源源不断的送进国库。

朱元璋什么时候这么富裕过,乍然暴富,而且还是源源不断的暴富,这让朱元璋出现了新的念头。

“北伐?父皇,我们就算把他们打跑了,可那个地方,通过战争手段想要解决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

“儿臣有一策,父皇品鉴。”

朱标听到李祺那边能送来这么多曲,也有了他的想法,而他的想法自然不可能是北伐,打仗什么的,花曲如流水,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把草原纳入行政体系。

那再多的曲,朱标也不会认为是亏,但问题是,打赢了朝廷得不到实惠,打输了…

万本无利啊。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大儿子,眼中闪缩着光芒,开口道:“你说。”

“父皇,我在诏狱的时候,陈楚说过一件事,父皇听听是否有理。”

“他说,唐之所以强盛,能够设立安北都护府,究其原因,乃中原粮产丰富,通过互市贸易,足以让草原安居乐业。”

“北方的元人若是能吃饱喝足,自然也不会轻易挑起南侵战争,双方尚可相安无事。”

“可随着气候变冷,唐王朝境内粮食大面积减产,内地自己都吃不饱,自然无力支持边关互市,草原也就脱离了唐王朝。”

“归根结底,吃饱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需求,儿臣不成熟的想法,我军只需在边关驻防,防范元人南侵,足矣。”

“而同时,向南动刀,越往南,产粮越多,粮食多了,朝廷对草原亦可效法唐王朝的办法,先以战争知晓利害,在以互市供应吃食,草原之危害,自然解去。”

朱标指着浑天图上的交趾地区和吕松岛。

大明如今的军事力量,防守北疆边境绰绰有余,如果能通过互市的方法,两边都能吃饱,相安无事,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唐王朝的盛世不过二十年尽,狼是喂不饱的,如果大明给北元供应粮草,人家越生越多,三十年,五十年后,此为资敌。”

“等到那时,大明无力支撑草原的粮食供应,又当如何?敌人会有更多的军队,更多的战马,跨过长城,用比如今更强的军事力量,来杀戮,来抢夺。”

朱元璋直言否定,通过粮食供应草原来换取和平,那只是短暂的和平,反而会给未来造成不可逆转的危险。

草原人吃饱了,草原人越生越多,而上马就是战士的草原人一旦那天吃不饱了,他们会不来抢?

“父皇,如果有办法限制他们的人口增长,这个办法是不是可行的?”朱标开口问道。

眉头拧紧,朱元璋心下思虑片刻,点了点头道:“如果真能控制草原人丁增长,这个办法是切实可行的,但除了战争杀戮,你怎么控制人家的人丁增长?”

“儿臣没办法,但问题是人提出来的,自然会有解决的办法。”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三国之中兴大汉
重生三国之中兴大汉
刘峰因一次意外,重生到东汉末年。刘备居然是自己管家之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既然老天让自己来到这个世界,那么自己尽力让百姓过得好一点!让华夏的光辉照耀整个世界!
逆水滴鱼
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
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
++历史系学生李忧穿越到三国,竟然意外与郭嘉结缘。辅佐刘备,征战四方,看腹黑学生如何在三国之中创造不一样的神话。诸葛亮“李伯川天纵之才,我不如他。”曹操“若是早知伯川之才,何至于此。”郭嘉‘“什么神谋鬼算李伯川,我俩喝完酒没钱时,他跑的估计比赤兔都快。”刘备“我得伯川,如鱼得水也。”阿斗“我错了,我真错了,你不要过来呀!!!!”
墨损文香
大秦傻子,开局监国震惊祖龙
大秦傻子,开局监国震惊祖龙
始皇帝晚年,赵义穿越到大秦,成为始皇帝的第十九子,想到日后胡亥登基,要清洗始皇帝血脉,只好装疯卖傻。幸好,这时系统开启。面对大秦即将走向何方?赵义果断面见始皇帝,让他命自己监国。至此,赵义威名远扬。鞭胡亥,贬扶苏;斩项羽灭刘邦,平六国余孽;北拒匈奴,一剑破甲三万六;南定百越,开疆扩土三万里。这一日,嬴政奄奄一息:
丛林霸王
家父英国公
家父英国公
特种兵张吉,穿越到了明朝天启年间,英国公府世子张之极身上。随着张之极能力和势力的逐步增长,魏忠贤和客氏地位的急剧上升。整个朝廷逐渐分为东林党、阉党和英国公府三派。朝廷外是辽东局势进一步恶化,东南沿海海盗横行。大明内部西南土司蠢蠢欲动,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廷内三派的斗争也非常激烈。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张之极凭借着超凡的能力、超强的耐力、超高的斗争手段,挡住了政敌的进攻,解决了大明的一些弊端。将大明拉
冷千翼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
历史学者、古兵器修复爱好者韩忠穿越成东汉末年南阳黄巾军首领,正值城破人亡之际,看韩忠如何带领一群穷苦百姓扭转乾坤、艰苦创业,斗豪门、剿外族、灭诸侯,书写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最终爱情事业双丰收,完成天下一统,还百姓一份安宁。
召耳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