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奕晨没再关注此事,他要正式参与纳什导师的项目,忙得不可开交。
下旬,郑奕晨整理出关于预测中微子的稿件。
选它最先下手,是因为它在标准模型范畴内,而且属于较容易发现的一种粒子。
还没来得及将稿件交给导师,两个消息再次引爆了世界。
不断有权威机构宣告,“室温超导”论文无法复现,涉及造假。
“肯定是推翻了,毋庸置疑!”
面对质疑,迪亚斯团队没有正面回应。
他们声称,已经合成的“室温超导”材料由于管理不善,丢失了。
好家伙,死无对证!
然而,科学界怎会相信他的荒谬之言。
《自然》主编不顾迪亚斯团队反对,下架了这篇论文。
再次引爆世界的,并非此事。
华夏科学院宣布,已经合成新型近常压室温超导材料!
在科学院的期刊上,刊登了一篇论文,简单介绍了所说的材料。
这篇文章数据更加详实,不仅包含了电测试,磁测试,甚至包括了比热测试以及样品的XRD。
当然,只是一些测试数据,核心机密不会让人看了去。
拿着这篇文章,再手握新型近常压室温超导材料,最专业的研发团队,至少十年才能摸索清楚。
这就像华夏拿着别人造出来的高端光刻机,没有三五年的摸索,别想找到门道。
一位接受采访的麻省理工研究团队负责人说:
“从一个材料学专业的角度出发看,曲线似乎没啥问题,前后逻辑很合理,一眼看过去,没啥自相矛盾的地方。”
“且由于测试非常全面,让我们对这个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看样子合成后的样品也是固体,但是不知道是否还保持着金属的特性。”
……
总之这篇文章披露的信息足够丰富,也足够应用领域判断是否能够使用。
由于刚经历了迪亚斯团队的骗局,很多人持着更加谨慎的怀疑态度。
不过,当央视直播的画面通过网络传播到全世界,各国科学家再也坐不住。
他们纷纷托关系,让华夏共享论文或者拿出实际材料。
为此,华夏打算举办盛大的科学大会,邀请物理界权威科学家共赴燕京,见证历史。
华夏科学院的号召力还是挺强的,加之视频那样的事实,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纷纷响应。
而最懵逼的,要数华夏的民众。
【什么意思?】
【貌似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大事件!】
【卧槽,猥琐发育,最后来个大啊(*?????*)? ??】
【一定是这样的,央妈都发声了,新闻可是三分钟呢!】
【噱头罢了,蹭热度呢】
【狗贼 ? つ: ?? ? ?? : ?-︻╦???????══╤─】
【你们注意到没有,一个人】
【奕神,我就知道!】
【难怪他不在乎,原来……】
【我们的科学家太难了︵?=??﹏??=?︵】
【是呀,干事也被骂】
【Y的,早就看那几个汉奸不爽了,兄弟们,冲啊!】
【原来是1450,难怪,算我一个】
……
月底,华夏科学院国际会议中心。
来自62个国家的1300余名物理学家齐聚于此。
专家们分批实地查看了材料,进行了现场试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