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剑桥数学系,会议大厅。
人头攒动,参会者比普林斯顿会场多出至少一倍。
也难怪,欧洲地区的发达国家很多,高等学府更多,吸纳了全世界无数高级人才。
会议进程有所改变,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分别对应两种证明方法。
尽管第二种方法没有被数学界公认,但不妨碍它的学术价值。
哪怕是一个奇思妙想,对于数学都可能有益。
报告开始前,他结识了英伦数学家高尔斯,大熊国数学家孔采维奇,法国数学家维纳尔等大师。
还有去年的菲尔兹奖得主、剑桥大学教授考切尔 · 比尔卡尔。
很年轻,刚满四十岁。
他即将成为水木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的一名教授,长期聘任。
这是一个好消息,继丘成桐老先生之后的第二位菲奖得主长期入驻华夏,对于华夏数学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 。
报告开始,郑奕晨按部就班地边讲边写。
时间很充裕,速度也放慢几分,有助于参会者理解。
本次报告,融汇了更多理解,将之前疑点较多的部分解剖更细。
中午,几位数学大师邀请他共进午餐。
这就像商界人士受巴菲特邀请一般,难能可贵。
他欣然答应,跟在大师们身侧。
数学是一门讲究天赋的学科,不在乎年龄大小。
郑奕晨也因为出彩的表现,赢得了大师们的认可,将他视为平辈。
出乎意料地是,大家都不再谈论数学,而是生活中的小趣事。
“我会在周末前往伦敦,英超小组赛!”
“狼队对战阿森纳?”
“Yes!”
……
英超比赛八月中旬就开始,足球盛事可是吸粉无数,有机会一定现场观看比赛。
接了一个电话,高尔斯立马垂头丧气。
“噢,郑,你对足球感兴趣吗?” 高尔斯教授拍着他的肩膀。
“当然,而且技术不错!”
“好极啦!”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门票,递给郑奕晨,略显遗憾地说:“临时有事,没办法欣赏足球盛宴,so…还请不要拒绝!”
“十分荣幸,高尔斯先生, 感谢您!”
礼轻情意重,何况,这份礼可不轻。
郑奕晨将门票揣进口袋,无意间与他们关系更加紧密。
午餐就在学校食堂解决,郑奕晨拿了一份牛排和披萨,还有一份推荐的果蔬。
七分熟的牛排熟度刚刚好,吃起来外焦里嫩,口感更佳。
郑奕晨饭量渐增,这点分量已经满足不了他,吃完又拿了一份披萨。
长时间高强度脑力与体力的运动,消耗很大。
饭后,年长的高尔斯等人不得不休息,郑奕晨倒还很精神。
他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拿起随身携带的纸笔,列出一个演讲的大纲。
并非演讲的总结,而是明天还有一场报告。
主体对象是本科生,还有部分硕士,郑奕晨不可能跟他们说黎曼猜想的证明步骤。
他征求了几位大师的意见,从思考、方法等方面着手,既不深入,也不能肤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