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至16号,妹妹章烁中考。
本来郑奕瑾提出考试期间给妹妹加餐,让她安心考试。
但章烁婉拒了,一切应该照常。
郑奕晨作为一下子学习完大二大三课程的独立存在,接下来的小学期需要做两个课程设计。
幸亏院长认为机械原理的课设——机械的运动方案及机构的创新设计,实在过于简单,直接对他免除。
负担减轻,让他好一阵感激。
在到月底的这段时间里,郑奕晨平均一周完成一个课设。
首先是减速器的设计,这个比较简单,只要按照设计指导书、课本以及机械设计手册就可以完成。
需要手绘一张A0图纸,并完成设计说明书。
然后是倒挡拨叉的设计,好家伙,直接五张图纸加一份几十页的手抄设计说明书。
拨叉本身倒是没有什么难点,装夹工具和工艺规程卡片有点麻烦,还要使用CAD软件绘制总装图。
为了赶进度,他放下手中其他事情,每天基本忙到晚上十二点,早上六点就要起床。
室友们都在悠闲地做着机械原理的课设,具体要求是产品包装线。
难度较小,做完的已经开始玩嗨了。
刚完成第一个课设,一件轰动全校的大事就传播开来。
——学校有人成功将论文发表在《数学年刊》上!
这可是享誉国际,被誉为世界四大数学期刊之一的存在呀!
最关键的是,成功发表论文的人,不是学校教授,也不是硕博,而是滨大的风云人物,在读本科生郑奕晨!
宣传机器轰隆隆地运转起来。
要说上次获得高教社杯,只得到滨大本部轻描淡写的宣传,这一次,可算捅破天了,纸包不住火。
就算没有本部宣传,海城校区也会珍惜这次机会。
——本科期间发表出世界顶尖水平的论文,就算在全国都凤毛麟角。
况且人家这期刊水准,就算是教授也不是想发就发的。
整个华夏,近二十年来,在四大数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不过一百左右。
这注定是一件盛事。
第一时间,滨大海城校区数学系将论文的华文版公布,并提供下载路径。
这一举动,让全国关注此事的学者和民众纷纷叫好。
随着宣传的奏效,越来越多的华夏人知晓了这个消息。
滨大海城校区出现在人们视野,郑奕晨也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校区领导紧急协调了一批服务器,这才没有导致官网崩溃。
青年报采访了他,对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并发表了《未来的长江学者》一文。
这几天,郑奕晨走在路上,不管是学姐学妹,还是学长学弟,都会问候一句。
有的甚至随身携带签名卡片,让他过了一把签字瘾。
学校给他奖励100万华夏币,其中50万以科研经费的方式下发到学院,他有支配权。
包括校长、书记在内的学校主要领导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讨论对郑奕晨的培养问题。
新上任的校长做事果决,很快拍板。
下学期,取消他的专业选修课,让他与一位博士负责汽车学院BD车队的工作,为下届华夏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做准备。
征求了郑奕晨的意见,决定给他联系院士作为硕导。
但也仅仅是提供一个通道,毕竟院士何许人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