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四姐道:“那再好不过,以后还能常侍主子左右,有些武艺傍身也能更好的保护主子。”
周疏宁心想,何四姐估计就是太有良心了,才会时时处处想着报恩。
但想来古代这种险恶的生存环境,的确可以造就这样的人性。
这也可以理解夏皇后当初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人的拥待,她帮我很多人,对那些人都有恩情,也便多了无数个像何四姐这样愿意报恩的。
何四姐转身去办事,周疏宁则出门去上朝。
这几天长孙清明终于定下了他这翰林院大学士的品级,是正三品。
一般进士考出来,最高也就封个六品,但由于朝廷近期实在缺人,而且翰林院又是最新增设的,还是在周疏宁的建议下增设的,只能由他来牵头管理。
众臣对于周疏宁一入朝便被封为三品要员是颇有意见的,尤其是御史大夫为首的文官团队,尤其看不惯周疏宁这个后来者。
御史大夫乃三公之一,因其地位尊崇,一般都是由皇亲国戚担任。
虽然本朝御史大夫的地位并不高于丞相,却由于他超然的地位,被赋予了弹劾其他三公的特权,除了卢相邦,整个朝野中的文官可以说唯他马首是瞻。
听说翰林院大学士被定为正三品后,他第一个出来反对:“虽说状元是人才,但直接封为正三品未免过了。太子殿下,老臣建议,还是让状元郎从六品逐一上升调级为好。”
长孙清明故意和稀泥:“哦?御史大人这么认为吗?那么其他大人觉得呢?”
朝堂之上,以御史为首的几名文臣齐声道:“臣等附议!”
长孙清明点了点头:“倒也在合理范围内,但是御史大人忽略了一点。翰林院初初成立,正是需要组建的时候。除了周大人,好像没有人更了解翰林院的结构吧?”
众大人面面相觑,御史大人却仍不相让:“周大人直封三品属实不妥,我朝自建朝以来,文官除非有大功,或于朝野,于民于史书有大的贡献,否则只能从六品或正七品开始升迁。就连吴大人的嫡孙小吴大人都只封了从六品,周大人何德何能,可直任三品?”
长孙清明刚要开口,却听到一个声如洪钟的老者开口道:“关于周大学士,老臣有本要奏。”
长孙清明听到这个声音就头疼,虽然这位老大人品级不高,而且只是负责印刷等事宜,却一直是朝中有名的刺儿头。
周疏宁吐槽过他很多次,说这个老顽固食古不化,守着一亩三分田,很多改革都在他这里踢到了铁板。
只要他一开口,周疏宁的事又要起波澜,他却也不得不听老头儿把话说完,便道:“林大人请讲。”
林大人出列,气势十足的说道:“老臣奏请,请史官为周疏宁周大人写上一笔。”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鸦雀无声,就连周疏宁都呆愣在当场,心想林大人葫芦里这是卖的什么药?
便听林大人又说道:“周大人改进印刷术有功,且是大功,于国于民于朝野,均有受益。此功可记录于史书,供后世子孙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