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泠然一早就醒了,想到今天可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有点小兴奋。莲清仿佛知道她的心思一般,也早早过来帮她洗漱换装,末了还给她略略施了粉黛,但发簪步摇之类的饰品,泠然坚持不肯插上,觉得过于累赘,太不利于行动了。收拾妥当,莲清陪着泠然上了门口的马车,一路往市集热闹处驶去。
广陵是个经济重镇,青石板路四通八达地连接着数百家商铺,二层楼的铺面在路的两边鳞次栉比地延伸开去,各种买卖招呼声不绝于耳。泠然在车里听得心痒,便下了车,跟车夫约定好了碰面的时间地点,带着莲清一路走走停停逛了起来。
虽然昨天拿到银子的时候,泠然表现得像个暴发户,但真正逛起来的时候,她是观赏多过购物的,除非必要,大多数物品她只是好奇地看看,问问莲清怎么个用法,满足一下好奇心便离开了。一上午的时间,她只买了两本风土记,一套笔墨纸砚,一个竹筐,还给莲清买了几盒胭脂。逛到饥肠辘辘,主仆二人便找了一家饭馆,想吃几个小菜便回去和车夫碰头。
清风酒家在主路旁的一个巷子里,进深不深,主路拐弯走十米就到了,门面给人的感觉一如其名,如沐清风般的干净通透。莲清提着竹筐跟在泠然后面走上了二楼,竹筐里放着今天刚买的书和笔墨,主仆二人在靠近角落的临窗座位坐下。
酒家二楼临街一边是半墙半窗的结构,白日里窗户通通打开,客人边吃边看风景,上座率格外高,泠然很庆幸找到了这么一个好座位,点好菜,便好奇地打量周边的景色。从窗户看出去,是一片高低起伏的屋顶,延伸至远处依稀可见的湖泊,以及更远处蓝色的天际。
楼下是三三两两的路人或散步购物或步履匆匆,耳边是鲜活地吆喝声以及店小二招待客人的声音,泠然觉得特别有趣,仿佛在影视城,但却更加的逼真,不,这就是真实存在的生活,她这时才感觉自己是彻底穿越了。
过了一会儿,小二就把泠然的饭菜端了上来,泠然觉得好饿,便埋头大吃起来。吃得正开心,她觉得旁边的客人仿佛在嗤嗤地笑着什么,她也没在意,但莲清坐得离那桌近一些,听清对方是在嘲笑小姐的吃相,于是便小声提醒泠然:“小姐,您慢点,别被人看笑话。”
泠然讶然,她既没狼吞虎咽,也没发出声音,只不过吃得快了一些,大口一些,大体上还算斯文,怎么就被人看笑话了?泠然看到莲清的脸色,才知道邻桌的客人在笑话自己,便抬高声音对莲清说:“世上所有的事情无非就是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我们好好吃饭,吃完就回家了。”莲清点头,不顾其他,只管吃自己的了。
邻桌发出笑声的是个娇俏的小丫头,约莫十五六,一身鹅黄打扮,紧靠着她的是一个一身紫色年纪略长的年轻女子,她二人面对着泠然而坐,故而对泠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楚,而坐在她二人周围的是几个或青衣或黑衣的男子,泠然没注意,也不想关注。
那桌人比泠然他们晚来,所以还在喝茶等菜,鹅黄衣裳的小丫头开口点评泠然吃相时,同行一男子小声说“小妹,慎言。”被唤作小妹的女子不服气,辩解了几声,又将话题带回到泠然的吃相,这才被莲清听到了。
泠然的话自然被邻桌上的人听了个分明,鹅黄衣裳的脸色一愣,随即就想要站起来,被旁边紫色衣裳的女子拉住,同时语带歉意地朝泠然示意:“对不起,我们失礼了。”泠然耸耸肩,不置可否,继续大口吃菜。两桌就此相安无事。
不一会儿泠然二人吃完了,泠然叫店小二过来结了帐便带着莲清下楼去,经过隔壁桌时,鹅黄衣裳的少女瞄到莲清竹筐中书名,对她面前的青衣男子说:“王大哥,你看,那是你写的书,她居然看你写的书。”
咋咋呼呼的声音让泠然听了觉得好笑,果然还是中学生的年纪,人不坏就是嘴巴没遮拦。不过,泠然还是侧头看了一眼她对面的那位“王大哥”,她对写书的作者还是很好奇的,毕竟她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有一部分来自各类游记和风土记,而那人也正好奇地看了过来,两相对视,一个是清清冷冷眉眼娇俏的白衣佳人,一个是温文尔雅的青衫才俊,彼此微微颔首,泠然便下楼了,看得鹅黄衫小丫头不禁生出了才子佳人的感叹。
泠然刚下楼,就听门口有人喊救命,下意识看过去,是一个平常打扮的妇人,正着急地看向身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那孩子双手使劲往颈部掏去,面色潮红,口唇已然有点青紫,地上还有串没吃完的糖葫芦,众人大喊,“这是卡住了,快掏出来。”
那妇人急得用手去掏孩子的嘴巴,可怎么都伸不进去,连声喊:“是什么东西?你快吐出来!”
孩子完全说不出话来,口唇愈发变了颜色。妇人狠下心想用力掰开孩子的嘴巴,将手指伸进去。
这时泠然跑过去,对着她说:“别掏他嘴巴,危险!”说罢,走到孩子身后,单膝跪下,一只手握拳放在孩子肚脐眼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连续快速用力往后上方冲击,一次一次又一次……众人都对她怪异的举动吃惊不已,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