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看来周书记对我们县有了解啊!”
迂曲县委书记王正道笑着说道。
“有过一些了解,你们县一年赚那么多外汇,想不出名都难啊!”
周阳笑着说道。
“迂曲县啊,我好像也有印象,你们那的群众很有闯劲啊!”
胡建光不管知不知道,反正就插一嘴。
“呵呵,你们别光顾着说话,边喝边聊!”
王正道一边说话,一边给自己嘴巴里塞熟食。
“老周,赶紧动手,一会就没了!”
胡建光连忙说道。
随后,他们就开始了闲聊。
通过了解,周阳知道为何他们第一眼认为王正道是老师了,今年四十三岁,因为这位在当年确实是一个中学老师,是82年上的大专,85年毕业,那时候高考恢复没几年,他就大专毕业了,是个难得的人才。
刚开始是在中学教书,因为笔杆子不错,后来进入了县政府办,这才一步步在仕途上爬升,最终做到了县委书记。
家庭背景的话, 也是个农家子弟,自己的知识都是找当年的插队知青学的。
说到那位知青,周阳才知道现如今也是一位省部级官员了。
当年这位知青在王正道的村里插队,那时候的王正道也不过初中毕业,高中一年都没上就下地干活了。
虽然说王正道学到了初中,但由于那时候是特殊时期,学生也学不到什么,基本就是各种运动,属于半农半读的状态,所以王正道相比于学习,其实更擅长种地。
当时,他教知青种地,知青教他知识。
这位知青就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分子,下乡其实就是为了混口饭吃,王家畈村养了他五年。
1977年高考恢复,那位知青并没有考上,但那时候的知青还没被允许回去,到了1980年国庆之后,下乡知青才被允许回城。
所以,第一年高考失败的知青在村里继续干活一边学习,说是干活,实际上也没怎么干,都是村民在养活他。
最终,在第二年考上了北都大学化学系,这才提前离开了农村。
因为1977年到1980年期间,这些知青并不被允许回城的,想回去的唯一办法,就是高考,只有通过高考才能回到城里。
而王正道也是这时候跟着这位知青学习,因为知青还在乡村里面教书,两人的关系还挺好,就学了不少真东西。
只是因为脑子没有知青好,加上平时还要干活,1982年上了一个大专。
但是他的分数其实是可以上本科的,只是因为那时候是先填志愿,后面再去考试,瞎几把填,滑档了,导致录取到大专。
不过,大专也是大学生了,属于高级知识分子。
而且,那时候的学生也说不清本科好,还是大专好,总之有学上,能成为大学生就有干部身份,包分配,以后就是吃皇粮的。
“当年啊,那一任的县委书记亲自给我送大专的录取通知书!他还拍了拍我的肩膀,让我学成归来,建设家乡!”
王正道感慨不已,那时候的大专生,堪比2000年后的985了,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甚至说堪比那两所顶尖学府也没人有意见。
“真的不容易!”
周阳感慨道,胡建光也点点头。
“后来,前几年,我儿子也考了大专,我将他关在房间打了一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