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受制于当时火枪的低精度。在锥形带空心后座的米尼弹发明之前,火枪的弹丸都是圆形。圆形弹丸是无法密封住枪管的,再加上滑膛枪没有膛线,火枪开火时,弹丸已经在枪管中乱蹦了,等到飞出枪管,能打到哪只有天知道。通过测试通常百步之外的命中率就会降低到百分之三十以下。所以,要保证一定的命中率,只能采取在一个横线集中大量火枪同时发射的战法。
第三受制于火枪的高故障率。不管是火绳枪还是随后更先进的燧发枪,都有一个“发射率”的问题——火枪有很大概率打不响。而且,当时装填的都是黑火药,整个战场都笼罩在烟雾中,很多时候,高度紧张的士兵根本无法判断自己的火枪是不是真正发射了。这就要求不仅要在有限空间集中大量的火枪,而且要尽可能的“抵近射击”。
李子名除了运用油纸定装弹和“排队枪毙术”外,李子名还将火折子改进为火绳。为了方便连续点火,他在火铳的点火的位置用木条固定了一个可以装火绳的盒子,每次点火的时候,可以双手持铳,只用后面的手的食指拨动夹住火绳的机关就可以点火,这基本上就算是火绳枪的雏形了。这个改进一个是提高了射击的稳定性和精度,而一个也提高了射速。
李子名跟赵婉儿商量,让他按照自己的计划,让火铳制造的匠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把火铳向火绳枪进化,最好是能改进成燧发枪。
赵婉儿对燧发枪非常感兴趣,很快就带着李子名画好的图纸去找能工巧匠生产这种李子名设计的燧发枪。但是设计和改进一种武器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李子名也没寄予太多厚望。
陈汉皇帝陈友谅原本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徐寿辉的手下,后来杀死了徐寿辉,掌握了徐寿辉手下部队的兵权。
陈友谅势力发展的非常快也非常强,他从朱元璋和元朝朝廷手里拿下了许多城池,势力扩展到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和安徽、浙江、福建的小部分地区,地盘足足相当于南方西部四个省的大小。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在武昌登基称帝,建立了陈汉政权。
此时陈友谅已经是江南地区最强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朱元璋的势力仅仅相当于江苏、安徽的一小部分和浙江的中部、南部,面积仅仅相当于一个省的大小,和陈友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此外张士诚的地盘大小则与朱元璋类似。
按照位置来分,朱元璋占据应天府地盘在安徽、河南地区,陈友谅占据武昌府地盘在长江中游地区,张士诚占据苏州府地盘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朱元璋的位置在陈友谅和张士诚之间,对于当时有利益冲突的三方来说,朱元璋的位置非常尴尬,容易被其余两方夹攻。
朱元璋想要一争天下就必须过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一关。而此时陈友谅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已经开始动手侵吞东侧邻居朱元璋的地盘。
朱元璋自然也不会善罢甘休,本来准备先干掉实力较弱的张士诚,一看陈友谅来攻,自然率军强势迎战陈友谅。
张士诚一看自己暂时安全没人顾及自己,于是按兵不动,作壁上观猛虎。
陈友谅攻克了安庆下游的池州以后,朱元璋深感危险,派徐达、常遇春、李子名等人率军十万进攻池州,双方的大军在池州城下一字排开,颇有决战之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