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大志端起碗一饮而尽,咂了咂嘴,“老首长从他的书架上给你装了一箱的书,希望你每看完一本,就写一篇读后感寄去燕京。”
杨安饴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完全绽放,就僵硬在了嘴角。
“路叔叔,你开玩笑呢吧?”
路大志挑了挑眉,“我看起来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吗?”
正说着,韩部长抱着个六十公分长、四十五公分宽、三十公分高的卡纸箱子走了进来,重重的放在地上。
只听“嘭”的一声闷响,带起一片尘雾。
杨安饴嘴角抽搐了两下,认命的走到箱子前,蹲下身打开看了起来。
摆在最上面的,赫然是一本翻过无数遍的《宣言》,下面还有各种经典的马列主义着作,粗略一数,至少六十本。
看到她苦着张脸,路大志忍不住安慰道:“担心你看不下去,老首长特地让我给你带来了最近新出的小人书,都是你没看过的。”
杨安饴生无可恋的歪了歪头,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
既然没办法改变,那就试着去接受,不就是读后感吗?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孩子,谁还没写过几十篇读后感。
“写就写,首长爷爷有定时间限制吗?”
“这倒没有,不过老首长想让你自己写,无论写成什么样都没关系。”
杨安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想到那段历史,对于老首长此时的心情大致也可以猜出几分。
从始至终,他的出发点都是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但……
路大志又喝了一碗茶,从兜里掏出一沓各种票据来,“这是老首长和我的例份,有两张收音机票、一些自行车票和布票,你别嫌弃。”
杨安饴眼睛一亮,“不嫌弃,我怎么敢嫌弃?!”
这可都是最稀缺的票据,简直太实用了。
路大志不方便多留,交代清楚老首长的吩咐后就走了,韩部长也跟着离开了。
堂屋内,只剩下杨安饴望着一整箱的书欲哭无泪,这得写到啥时候去?
从这天开始,杨安饴又开始了每天捧着书啃的日子。
杨扬等人曾经也想跟着一起看,但很快就被那生涩又不带任何图画的文字劝退了。
又过了两天,她的第一本宣言终于全部看完了。
她立刻趁热打铁,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写了一篇六百字的读后感,第二天交给了要回燕京的李大夫。
经过三天的火针治疗,文倩脸上原来的伤疤创面淡了一些,这小小的变化让文倩沉寂两年的心再次燃起希望。
临走之前,李大夫和房燕子商议之后,留下了食疗和美容的纯中药方子,内服加外涂,双管齐下。
为了更方便治疗,文倩索性住在了石羊大队。
文清见她愿意配合治疗,提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回到任城销假了。
六月,就这样在逐渐热烈的蝉鸣声中过去了。
进入七月后,天气更加炎热了。
只是单纯在外面站着就热出一身汗,更不要说下地收土豆、给大豆、花生、棉花锄草了。
为了避免中暑,凌晨三点左右大队的喇叭就开始响了,早八点下工;下午四点过上工,晚上八点下工。
忙活了一个星期后,全大队的土豆都收了。
趁着大家休息的工夫,杨保民带着自己组装的手持锄草机来到地里实验。
杨满仓跟着一起,两人做比较,看看谁的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