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洛阳去扬州很方便,沿洛水向东,至板渚沿通济渠顺流而下便可,这条全长两千里的大路连接东都,河南,江淮,不仅富庶,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杨广同学就走过好几回。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时代,大多数人都要为食物努力,没有多余的时间和钱,活动范围也就只能在出生地附近,若没有烦了出现,云娘的一生不会超出洛阳城东北角。
他说带云娘去扬州耍,老程一家没有丝毫犹豫,虽然他们连扬州在哪个方向都不知道,但对烦了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对女儿远行的担忧。
离开洛阳对于云娘是完全陌生的世界,与许多第一次出远门的孩子一样,大部分时间里她都紧紧跟在大人身侧,压抑着自己的兴奋。刚开始化冻,还不算出门的好时候,好在也不着急,爷俩慢慢走就是。
“二叔,咱去扬州干啥?”。
“玩啊,人生在世,不去一回扬州不是白活了”,说这话的时候烦了理直气壮。
扬州实在太有名了,一提起富庶,景色优美,美女如云等词,大唐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扬州,扬一益二这可是公认的,趁现在有空,当然要循着前辈的足迹去一回,不然将来回到安西会懊悔终身的。
游玩这事最好不要制定计划,边走边玩,遇到好吃的就尝尝,看到好看的就看看,走累了便歇一歇,主打一个任性悠哉。
也是因为这个任性,二月初七爷俩才过板渚渡口,沿运河转向东南,其实这一路坐船最舒服,可惜现在漕运未通,只能走陆路,随走随停,倒也别有乐趣。
烦了算不上合格的导游,但打发云娘这种没见识的土包子足够了,在丫头崇敬的目光中,不时站在高处指点江山,从历史典故说到眼下局势,从民间传说讲到志怪故事,然后毫不意外的又赶不上宿头了。
紧赶慢赶,终于在太阳落山前到了一处村落,没有客栈只能找人家投宿。找了一家看上去殷实的,大门开着,正有缕缕炊烟升起,“就他了”。
上前扣动门环,大声道:“家中主人可在?”。
时间不长,屋里跑出一个十三四岁的年轻人,拱手道:“兄长有礼,登门可是有事?”。
烦了回礼,笑道:“在下贪路,错过宿头,想借贵地借宿一晚,多有叨扰,柴米马料自不敢教主人破费”。
年轻人道:“客人稍待,我去禀报父亲”。
“有劳”。
爷俩在门外等着,云娘小声道:“二叔,能行不?”。
“放心吧,没事”。
仗义行仁,扶危济困是美德,在大唐留宿过客是涨面子的事,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通常不会拒绝客人求助。
当然了,客人也要回报主人,给钱是应该的,手头紧就帮着干活儿,还要为主人扬名,比如某地某公,急公好义之类的。
时间不长,一位长者带着三个年纪不等的儿子迎了出来,边走边拱手道:“客人临门,未及远迎,三郎给客人牵马喂料”。
烦了忙作揖道:“本是冒昧登门,已然失了礼数,哪敢劳动长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