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下午戌时初。
在耗费了将近一个时辰渡过浮桥后,刘博源亲率着威武军第一军骑兵团与炮兵团、第二军骑兵团与炮兵团,第三军骑兵团与炮兵团、第四军骑兵团与炮兵团、以及一万五千蒙古附庸军,总计四万九千多兵马,进抵到了沈阳城下。
望着数里之外的沈阳城,刘博源不由得心中一阵感慨。
这座始建于公元前300年的城池,是当时的燕国在击败了东胡族人后,才在此修筑长城并设立边城。
延至秦汉两朝时,边城得到了进一步扩建,沈阳城这才初具规模。
然而到了东晋末年之时,高句丽族人攻占边城,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城池。
直到辽代初年时,契丹族人进入辽东,再次重建了沈阳城,为后来沈阳城的发展奠定了城市历史的地理位置。
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辽·天庆六年),金·太祖完颜阿骨达攻克沈阳,并沿置设立“沈州”。
公元13世纪初,金末元兴之际,沈州故城在兵火中消亡。
在元朝统一后,于1266年(南宋·咸淳二年/蒙古·至元三年)重建“沈洲”城。
一直到了大明驱逐蒙元后,于1386年(大明·洪武十九年)设立沈阳中卫、左卫、右卫,这三卫均隶属于辽东都指挥司统辖。
沈阳中卫城建设始于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当时的中卫城指挥使闵忠奏请朝廷,请求扩建沈阳城。
扩建后的沈阳城,城墙高达二丈五尺,城墙周长九里三十步,城外开辟护城河阔三丈,深八尺。
可在天启元年(1621年、天命六年)时,奴酋努尔哈赤攻克沈阳城,随后便在1625年时迁都至沈阳,使得沈阳成为后金女真族人的都城。
迁都至沈阳城后,城池再一次进行了扩建,城墙高达三丈五尺,城厚一丈八尺,周长达九里三百三十二步,四面垛口六百五十一。
另外,盛京城改旧门为八:东向者,左曰内治(小东门)、右曰抚近(大东门);南向者,左曰德盛(大南门)、右曰天佑(小南门);西向者,左曰怀远(大西门)、右曰外攘(小西门);北向者,左曰地载(小北门)、右曰福胜(大北门)。
在公元1634年(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时,奴酋皇太极正式命名沈阳为满语“谋克敦”(汉译兴盛京都),从此沈阳城改称为盛京城。(嘿嘿嘿!小小的水了一些数字)
“时隔二十多年,我大明军队终于再次回来了!从今日过后,沈阳城终将再次回到我大明的手中。”
“区区东虏胡部,窥占沈阳城二十多年之久,残害城中十数万军民百姓。今日本公爷必当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望着沈阳南面城头上随风飘扬的织金龙纛大旗,刘博源的面色逐渐变得冷漠,眼神中充满了寒芒。
随即,刘博源下达命令道:“传令下去,第一军骑兵团与炮兵团,负责进攻南面城头;第二军骑兵团与炮兵团及五千蒙古附庸军,负责进攻北面东面城头;第三军骑兵团与炮兵团及五千蒙古附庸军,负责进攻东面城头;第四军骑兵团与炮兵团及五千蒙古附庸军,负责进攻西面城头。”
“此次收复沈阳城之战,本公爷要让城内的所有东虏,一个都无法逃走。特别是奴酋多尔衮等人一众满清贵族,更要生擒活捉,用以告祭死去的军民百姓,”
“请国公爷放心,属下等必定全歼城内的所有东虏!”
萧华、王良等人神色凛然,连忙向着刘博源齐声的抱拳应是。
“好!那么接下来,本公爷就看着你们大展身手吧!”
刘博源脸露满意之色的点了点头,目光紧望着远处的沈阳城。
........
“国公爷有令,我第三军负责进攻东面城头。”
“速速转进方向,包围沈阳城的西面城头。”
“快点包围北面城头,不要让城内的东虏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