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报纸上有关宁夏之乱的具体内容,崇祯皇帝停止了御览,转头对着身旁的王承恩问道:“王大伴,近日可否有宁夏镇的奏折送来?”
王承恩细想了片刻,随即连忙回道:“回禀皇上,近日并未有关宁夏镇的奏折送来。”
崇祯皇帝皱了皱眉,脸上当即露出了不满之色。
依照报纸上所言,宁夏巡抚李虞夔与宁夏总兵官抚对党谨进等人进行了家财抄没,得到钱财三十五万六千七百多两,田地五万三千九百多亩,商铺产业五十三处......
抛开那些固定的田地与商铺产业不谈,李虞夔与官抚民抄没所得的三十五万六千七百多两银子,竟敢隐瞒不报。
他们这是要做什么?
难道他们是想贪墨这些银子吗?
放肆!
实在是放肆!
李虞夔与官抚民的心中还有朝廷吗?
如果不是大明时报上刊登了出来,朕怕是还蒙在鼓里了。
崇祯皇帝越想越觉得气愤,当即吩咐道:“王大伴,拟一道圣旨,劝诫宁夏巡抚李虞夔与宁夏总兵官抚民二人,要求他们好好为官,恪尽职守,效忠朝廷。”
王承恩愣了愣神,心里有些不大明白崇祯皇帝的意思。
不过,他也并没有询问其中原因,只是低首应道:“奴婢遵旨!”
交代完此事后,崇祯皇帝又拿起了报纸,再次御览其他的内容。
在第二版块之上,刊登的是延绥镇与陕西镇的一些民生之事。
“临洮府河州城军民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竟在短短半年时间之内,开垦荒田十三万二千八百多亩,并修建蓄水水库五座,灌溉沟渠十六条,长度达二百五十六里......”
“汉中府官府组织军民大开荒,将五万多亩荒芜的田地,重新变为了良田。知府大人表示,这五万多亩良田将无偿分给军民百姓,并免除两年粮税,第三年只需缴纳两成租子粒即可......”
“洮州卫今年迎来了大丰收,所种植的红薯与土豆,每亩产量高达五石之多。洮州卫指挥使大人表示,这一切皆是榆国公推广之功,并且此次的大丰收,境内的军民百姓将彻底摆脱了饥饿。”
“嘶!”
“这红薯与土豆到底是什么粮食,竟然能亩产五石之多?”
当崇祯皇帝看到这一条内容时,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他并非是那种五谷不分、不知粮食产量的皇帝。
在每年的春种之时,崇祯皇帝还会去城外的皇庄里下地犁田,与民同作。
对于粮食的产量,自然也是非常的清楚。
通常在北方一亩的田地,最多产粮一石半左右,若在南方区域的话,亩产两石也是可能的。
至于报纸上亩产五石之多,简直就是颠覆了崇祯皇帝的认知。
“王大伴,你可知道红薯与土豆这两种粮食?”崇祯皇帝问道。
“红薯?土豆?”
“回禀皇上,奴婢并未听说过。”王大伴摇了摇头,回答道。
御阶下,一名伺候的小太监突然站了出来,跪地道:“回禀皇上,奴婢倒是听说过此物。”
“哦?你是从何处听来的?”
“可知道红薯与土豆的亩产,能达到多少石吗?”崇祯皇帝连忙问道。
小太监回道:“皇上,京城之内就有售卖红薯与土豆,价格十分的低廉,两文钱就能买到一斤,能顶一日之饱。”
“至于亩产多少石,奴婢也听闻卖主所言,如果是种在土地肥沃之中,最高能达七石之多。”
“竟有如此之物?这......简直......”
崇祯皇帝满脸的激动之色。
若是真如小太监所言,崇祯皇帝几乎可以想象的到,大明将会彻底的摆脱饥饿,不再有饥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