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辉的二儿子取名叫郑立诚,是郑老爷子打电话定下的。
郑家不打算请保姆,也就麻烦唐文雅白天的时候帮着照顾照顾家里,等出了月子啊,钱玉芬自己也忙活得过来。
麦收过后,农场请了红星公社的建设队伍帮着开始建设学校了。
学校要在九月份开学,工期自然是紧张的。
按照工头的意思,天气好的话一个半月就能建好。
但是大家都知道,雨季快来了。
只能是从农场里招上一批壮年,想办法赶紧把学校落成才行。
场里的劳动力不少,壮年劳动力是有的。
因此招了二十几个职工,跟着建设队伍一起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学校建设的工作。
因着名义上属于“借调”,这些个场里报名的壮年是有补贴的,就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给多发了半个月的工资以及二十个鸡蛋。
为了慰劳他们,农场也很用心。
每天的消暑茶不停,隔三差五的煮鸡蛋和一些有油水的菜式,也不算压榨劳动力了。
顾北渊跟郑志辉最近的工作很忙,除了盯着学校建设之外,还得去附近的公社宣传小学的事情。
几个公社也都愿意配合,远一点的生产大队给学生上下学安排了牛车接送,近一点的三五成群结伴回家就行。
只是招生的情况不太理想,大部分都家庭大多只愿意让男孩子读书识字,因为学费也不贵,大都负担得起;但是说道让家里的女娃子去上学读书,那就难劝了。
一些相对开明的家庭是不反对让孩子去上个小学的,反而很支持。对于一些思想保守的家庭,劝女娃子读书仿佛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似的。
场里的资源以及大家的时间都有限,是做不到上门挨家挨户去劝说的,只能在公社大会上多做宣传和思想工作了。
“几位书记,大队长啊,我也说句实在话,我本来就是做妇联的工作的,知道这个年纪的女娃子在家里也算得上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了,但是我们目光要放长远。”
“就从招工来说吧,哪个地方招工不是会读书识字的优先是吧,哪怕将来队上的女娃子要说人家了,这有点文化傍身也是很好相看的吧。”
杨主任作为妇联的工作人员,跟乡下百姓接触更多,自然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问题,不就是女娃子出去读书了家里一些活计没人做嘛。
能说动这些保守人家的地方也就是相看人家这一块上了,懂点文化的相看人家指不定能多要点彩礼呢。
就这样的几天宣传下来,不少人家还是动了心思的。几个生产大队的适龄儿童不少,但是桦甸小学今年只招收一年级,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没读过书的就先打/巩固基础。
至于有文化底子的,都推到二年级去,统计下来也有两个班级。
算下来,每个班二十到三十个学生,今年的一年级能招收四五个班级呢。
不是每个班不多放人,而是这些学生第一次上学,难免不好管教,小班级管理能减轻不少压力。
相较于几人面红耳赤的宣传着学校教育的好处,知青院这边也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等学校落成了,考试的事情也就提上日程了。
白天去地里忙活,完成任务后就早些下工回知青院复习,能多复习一点是一点。
农场的会议里说了,招生考试分两部分,笔试和试讲。
笔试要考两科,除了各自的报考科目外,还有一张综合试卷。
这份综合试卷的意思还是林书语提出来的,是综合了基础的语文,算数,历史,思想文化的一份试卷。
就这样,林书语被诱拐着成了此次教师考核的考官之一,真是.......
既然这样,林书语本着助人为乐的原则,在顾北渊办公室开始了为期几天的正经工作生活。
林书语帮着把考试规则写出来。
考试时间定在了8月8号,8月9号两天,8号是笔试,9号是试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