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三卫是想借着阿鲁台闹事,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不过三卫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
朵颜卫少兴阿自恃本卫实力第一,期望从中得到最多好处,因此出兵助阿鲁台最为积极。
艾兴嘎胸无大志,纯属机会主义者,一面怕不出兵得不到好处、怕得罪阿鲁台,一面又担心若阿鲁台败了,会祸及于他。
只有福余卫的安巴海,立场最明确,不能与大明为敌。
但福余卫在三卫中最弱小,他若不出兵,其他二卫会对福余卫不满,鞑靼今后会怎么对付福余卫可想而知。
毕竟大明远在天边,鞑靼、朵颜和泰宁都是贴隔壁的邻居。
不过他早就叮嘱手下,出工不出力,他派出的人最少,躲在最后。
阿鲁台虽然对安巴海不满,但安巴海说福余卫弱小,人少兵寡,战不起也死不起,只能如此。
阿鲁台也不指望福余卫那点人马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只要能让三卫在宣府一带牵制大明,他就可以有更多的筹码与朱棣讨价还价了。
一个鞑靼小将跑进大营:“太师,大明使臣来了!”
“哈哈哈,怎么样?”阿鲁台心情大好,左顾右盼,得意地对几位头领说道:“我说的吧,朱棣不会发兵,他现在只敢派使臣骂人。去,让使臣进来,本太师要听听这么朱棣骂人用的是什么新鲜的词语?”
“前去!”鞑靼小将推搡着明国使臣。
这明国使臣踉跄着进了大营,差一点摔倒,脸上毫无疑问地带着害怕的神情。
“啊?”众人都呆住了,然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
“太监,一个太监...来做使臣...”阿鲁台指着明国使臣大笑起来。
明国使臣是谁?海寿。
对,就是御马监少监海寿。
还记得吗?当年马哈木挑衅大明,永乐皇帝写了一份讨伐的檄文,就是这位海公公跑去瓦剌大营,当着马哈木的面宣读的。
瓦剌兵们差点要宰了他,他却捡了一条命逃回来了。
如今,这么“美”的一桩差事,他怎么又“自告奋勇”要去鞑靼大营宣诏?
鬼的自告奋勇!还不是高希干的好事,他对永乐皇帝说海寿办事得力,又有前往瓦剌颁讨伐檄文的工作经验,殊为难得,因此再次保举海寿为大明使臣,前往鞑靼大营申斥阿鲁台。
我去!海寿接到旨意都来不及骂高希,只想立即跳下紫禁城的宫墙一了百了,总好过去鞑靼大营送死。
正当他琢磨着该从哪处宫墙跳下去合适时,“仇家”四王爷朱高爔(高希)却来找他了。
高希也不找地方,就在宫墙上面授机宜,直说得海寿心花怒放,屁颠颠地卷起申斥阿鲁台的圣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