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永乐皇帝,自然觉得“斩首行动”实在不靠谱,根本不予考虑。
高希无视众人的笑声,冲着永乐皇帝一拱手,正色说道:“父皇尽管再想其他让阿鲁台退兵的办法,斩道行动交给儿臣便是。只是此事机密,出了养心殿,谁也一不许提一句!”
永乐皇帝也不当回事,笑着满口答应:“呵呵,那就如此吧!要钱、要人、要兵器,你只管问方大人(兵部尚书方宾)要。碰到其他难题,老规矩,还是去找你的太子大哥帮你解决。”
“儿臣遵旨。”
“臣方宾领旨。”
朱高炽和方宾也希望高希能抓住阿鲁台,但“斩首”怎么斩,他高希也不说,两人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都是无奈。
“父皇,我看这第三步,不如调一支大军到大同府,以备不测吧!”朱高炽说道。
“那就各自准备去吧!”永乐皇帝拍板定案。
众人行礼退渐次退出殿去,永乐皇帝却叫住了杨士奇:“杨阁老留一下,朕想叫你陪朕说说话。”
“是,老臣在。”杨士奇留了下来。
这个“三步走”的方案,总体上坚持了“只派使臣不出兵”的策略,并试图动用极小兵力的情况下,让鞑靼大军知难而退。
只有在阿鲁台决意与大明耗到底的情况下,万不得已,大明才会祭出备用大军教训阿鲁台。
对于大明来说,这算得上是一个“进退自如、可保万全”的方案。
朱高炽很有自信,只要大明派出使臣,严厉申斥再加上一些好处,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管叫阿鲁台乖乖地退兵。
脱欢内心也挺满意,他那些潜伏在鞑靼军中的瓦剌兵“积极闹事”,终于将大明拉下了水。
虽然大明还是不倾向动武,但大明君臣解决此次阿鲁台问题的决心是坚定的。
脱欢当然希望阿鲁台能扛下去,和大明对耗,能逼到走大明走“第三步”,那他脱欢和瓦剌部就是最大的赢家。
几个人出了殿,朱高炽、方宾本想叫住高希问几句,看看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高希却像赶着去投胎,一出殿就是一路小跑,一溜烟地去了。
殿内,永乐皇帝给杨士奇赐了座,连同刘公公在内,屏退了所有人。
养心殿安静异常,刚刚才点上的东莞进贡的上用沉香,正散发出清幽的甘甜香,让人心绪渐平、神志安宁。
永乐皇帝闭眼凝神,杨士奇也放松了下来,享受着片刻的身心宁静。
“杨阁老,高炽和高爔,哪一个更适合坐这把龙椅?”
永乐皇帝没有睁开眼睛,问话声也很轻,却如同在杨士奇耳边炸了一个惊雷。
他惊得站了起来,又跪下磕头:“臣,臣不敢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