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知县王纪来找沈度,正是因为“供销合作”的事。
古代帝王治理国家,无非围绕两件最重要的事展开,“饱”和“暖”。
百姓的生活以饱暖为基础,这也是政治的根基。
天下百姓挨饿受冻,没有饱暖,天子的明堂也做不安稳,国家就会陷入动荡。
要想饱,就得种地。
要想?,那就种棉花。
太祖诏令说:“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到了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又推出了“棉田免税”的政策。
虽然棉田免税,但其他庄稼土地的田赋也日益沉重。
松江府所在的南直隶或者说江南地区,自唐中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就一直是之后历朝历代的财政税收最主要的来源地。
唐代诗人韩愈曾说:“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
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是田赋最重的地区,这其中的“松”,就是指的松江府。
“民则兄,我今日来,也正是因为这高希和锦绣布行推动的‘供销合作’的事,想向你请教一二。”王纪说道。
“嗯,我近日也听说了‘供销合作’的事,觉得新鲜。听说锦绣布行省下不少收购布匹的钱,织户加入供销合作还挺踊跃。我也正诧异,正好高希你也在,你说说是怎么回事?”沈度说道。
“学生家在丁家村,父祖世代务农。虽然父兄一年四季,辛苦劳作,无奈田赋沉重。”
“每年种出的庄稼,除了留种、口粮、换钱、备不时之需,能够上缴的部分已经不足以应付赋税了。”
“母亲只能带着丫环,两个人一年到头忙于纺纱、织布。”
“一来棉田可免税,二来织出的棉布也可以折色上缴赋税,三来若有余钱,还能贴补家用。”
高希的陈述很平静,沈度和王知县却都是官身,平静叙述的背后都是百姓艰难的生活。
两人听得很认真,脸上露出一丝忧色。
“实际上,丁家村的农户十之八九都是如此。不仅每家妇人要日夜织布赶工,每家的男人在农闲,也要帮忙打下手。”
“织出来的布,要么等着商家派人或牙行的牙人来农户家收购,要么自己送到镇上卖给布行。”
“可是,农户们一年到头在和庄稼田地打交道,哪里会卖布。不是被上门收购的牙人、布商压价,就是被布行压价,卖不出好价钱。”
“二位大人听说我曾经大闹李记布庄,正是因为我受母命前去卖布,却被中间人和布庄串通压价。布庄还用私造的尺子量布,布匹尺寸严重缩水,被我当场识破,这才大闹了一场。”
“这和你要推动‘供销合作’有什么关系呢?”王纪问道。
“大人,有关系。我后来将布卖给了锦绣布行,和张掌柜攀谈才知道,像李记布庄这样的大布行是极少数。大多数布行都和锦绣布行差不多,资金小、销量少,收购布匹的成本也高,根本比不过大布行。所以,供销两头都有短板:织户卖不出好价钱,大量的小布行收购成本又太高。”
王纪不愧是华亭县的父母官,来之前已经做过调查,所以立即明白了高希的意思,接了高希的话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