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财神爷,老朱求我当帝师!

第393章 税制改革,一条鞭法

这下朱标又是一惊,改革税制,这可从古至今,税制改革也无非是个两三次,

前有唐朝的两税法,再往前追溯的话,那便是追溯到了春秋战国时的初税亩,可以说,每次税制改革都是伤筋动骨,

况且中国作为一个辽阔的农业国家,怎么改也都是那样,因为离不开农业,离不开土地。

可本来朱标是满心激进的,想做一番大动作,只是没想到刘秀比他更激进,张嘴就是要改革税制,这可是要动一块很大的蛋糕啊,甚至会触动各方人的利益!

刘秀不顾朱标震惊的样子,自顾自的说道

“殿下,如今天下百姓有里甲政策,有赋税,有徭役,并不轻松多少,

而赋税摇役的根据是黄册和鱼鳞册上的登记,但是有一些地方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拿某地来说,在它在鱼鳞图册上登记的田产为1000亩,于是这一个里甲的赋税也是按照这千亩征税,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土地兼并会越来越严重,也会出现大量的佃农和隐户,这样的话征税,就给民众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之前是五十家分担千亩地地税收,现在成了十几家承担千亩地税收,这不是逼着人跑路吗?

因为民众有土地,还能承担这个赋税,可若是他们没有土地的呢,他们便承担不了这个赋税,

官员未来的土地兼并会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民不会再拘泥于土地之上,反而会四处行商。

这样的话,以地区为单位的赋税制度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对大明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是这样没错。”

朱标脸上露出沉思的神色,可以说刘秀说的极有道理,这也是朱标所担心的事情,如今大明的未来是蓬勃发展的,

所以很多事情都被隐藏起来了,但是并不代表他不存在,

而且如今大明商业因为刘秀开始繁荣,但是商人却没有朱标想的这么多,

其根源就在于他们在家中有土地,或者说是有以土地为主的税收都这样绊住了,他们没法大规模迁移,

朱标眼中闪过坚定的神色,看向刘秀说道,

“那先生有何对策?”

刘秀回答道,“殿下,咱们可实行一条鞭法。”

朱标疑惑道,“何为一条鞭法?”

刘秀继续道,“一条鞭法的意思,便是将徭役役赋税,里甲这些乱七糟的所有赋税都统一起来,合并征收,并且不征收实物,只征收银两,

这样,防止了官吏在征收税制中,时而征米,时而征税,导致的米税差价摊付到百姓的身上,以此来减轻百姓的负担。”

朱标闻言,倒吸了一口冷气,虽然刘秀说起来的极其简单,但是以朱标的头脑瞬间就想到了其中的优势所在,

首先一条鞭法可以让,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除出来,他们可以选择种地,也可以选择不种地,

这样的话对于大明的商业发展是极好的,另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防止了官员对于农民的剥削克扣,

同时对于朝廷的税制征收也是有极大的好处。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我大哥是朱雄英
大明,我大哥是朱雄英
穿越成身胎儿?当然是先救自己的老娘了。什么?系统竟然是发明家系统?安安静静的当个王爷发明家不香么。皇帝?狗才做。
虾米为爱发电
穿越:天下第一当赘婿
穿越:天下第一当赘婿
张子安穿越以后成为江南绿林的第一高手,江南可谓处处流传他的传说。闯荡江湖十余载,张子安选择退出江湖,成为了金陵王家的一介赘婿。这么优哉游哉地享受着一介赘婿的富贵生活,其实也挺好的。我有一身武艺,打架你打不过我。我有前世记忆,写诗作词你也比不过我。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便张子安享受平静的生活,奈何实力不允许啊。
乌拉超厉害
大明:人在诏狱,我给朱标讲国运
大明:人在诏狱,我给朱标讲国运
穿越最危险的是什么?当然是穿越成朱元璋手下的贪官污吏之家。睁眼就在诏狱,每日观看砍头表演。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整日提心吊胆的陈楚,突然来了个子告父的新朋友。“先生,如何持续保持粮食和人口的稳定?”“先生,如果不能保持稳定应该怎么办?”“先生,海外拓展可行吗?”“先生,海外封王真的能延续国祚吗?”“先生,您自由了。”“先生,大明完成了你说的日不落成就了!”走出诏狱的陈楚茫然四顾:“满朝文武,徒子徒孙
小鸟非
假太监:我在皇宫如鱼得水!
假太监:我在皇宫如鱼得水!
二十一世纪的扑街作者苏岩,太监了九本作品之后,穿越到了皇宫当起了太监。结果第一天,直接当着皇后的面曝光假太监身份,又被安插进太后身边。让苏岩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太后居然比皇后还惊艳!一不小心被还发现了惊天秘密,小皇帝居然是个女儿身?当卧底,斗诗词,权谋朝堂,名动天下!做生意,我富可敌国!领兵打仗,我叱咤风云!观云占星,我人称玉树风流苏半仙!各位喝过奶茶吗?手打的那种!苏岩直接创立大楚蜜雪冰城,掌握世
孤寂星河
龙游天下之大国崛起
龙游天下之大国崛起
敬国太子在一次内乱中流落到了民间,在民间经历过各种的艰难困苦,爱恨纠结,然后回归皇宫成为敬国崛起的掌舵人。本书整本书的架构是联邦式架构,也就是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堆积木的方式堆起来的,前面一些主导剧情人物,后面也许不会提及了,提及也是作为背景。全书主角只有陈紫函,刘铃,轩辕兰三个
白蜻蜓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