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总有些摸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的人,譬如水军别将白善业。
“浪里红”的航线就到皮岛这边,只向南延伸了五十多里。
远在七百里外的江华岛高丽水营的水军们,“浪里红”的名号,只是从来往的海商这边“听说过,没见过”。
什么阿西吧的“浪里红”,一群有了点势力的海贼而已。
海商口中会发出雷鸣、冒浓烟、“糜烂数里”的铁管子,被他们嗤之以鼻。
商人就会夸大其词,你怎么不吹他们会雷法呢?
宋式海船白善业很熟悉,掰着手指头算敌人数目,正常一艘双桅船五十人,三桅船一百人。
四艘三桅是四百,十二艘双桅是六百,刚好一千。
(跳帮战,只会计算战士,划桨、操帆、摇橹的水手都是苦力,不算战力)
高丽水军是一模一样的双桅板屋船(和双桅快船差不多大),一船五十战兵,二十艘也是一千。
“阿西吧!一千对一千,战个痛快吧思密达!”
为啥这贼撮鸟这么嚣张?很有底气的架势。
因为“浪里红”的海船在清川江上,而不是在海里。
要是在海里,人家满帆之后,他们把胳膊划断了也追不上。
是的!板屋船是桨帆混合船,说是双桅,两面帆加起来也没人家双桅快船主帆大。
不是你找根长桅杆往船上一竖,想弄多大帆就弄多大帆的。
真敢这样干,最大的可能是一阵风吹过,船直接倾覆都不带犹豫的。
任何时代,造一艘能远洋的海船都算是当前“最高科技”的结晶。
这也是红武军那艘“海沧船”连造带改,折腾快两年才最终定型,就这还是有模型在手才搞出来。
如果真那么容易,高丽、倭国没少看见大宋海船的样式,早就仿造出来了。
事实上一直到四五百年后,华夏都出现了代表中式海船“造船工艺”巅峰的福船,李朝和倭国依然乐此不疲的玩着棺材船。
(高丽叫板屋船、倭国叫安宅船,二哥不笑三哥,都是一个鸟味)
这个时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军,“水军”才是名副其实的名称,主要任务不是海战,而是水战。
这是两回事!
海上大家只能靠风力作为动力,桨帆船就是个笑话,纯桨船就是自寻死路。
但是在江河上正好相反,纯靠风力的风帆船会显得十分笨拙,反而没有桨帆船来的灵活。
而且吃水更深的海船,只能在江心深水区活动,除非它想陷入河底淤泥搁浅。
自以为找到破敌之法的白别将,火急火燎的带着二十艘板屋船北上。
只要海贼们还敢在清川江上肆虐,必须让他们有来无回。
如果“浪里红”损失了主力海船,江东六州的岸上的贼子们后路已绝、陷入死地。
拓俊京“五万大军”必将摧枯拉朽,将这些乱我高丽的贼子斩尽杀绝。
哈哈哈哈!大功当前、唾手可得啊思密达!
……
大宋宣和三年六月十八,朋帅下令“打过清川江,拿下柳京城”的渡江日,定在后天六月二十。
这几天徐大海带着海军兄弟,主要是忙着掩护修建清川江浮桥。
江南面的安北府,已经在昨日被刘大平带着六哨骑兵突袭拿下。
这里是清川江入海前最窄之处,两岸直线距离只有三百多步(四百五十米),也是高丽在这边的传统渡口。
这些日子被海军俘获的大大小小渔船、渡船之类,全部集中到这里,钉上木板成为浮桥。
方便大军通过,不需要再装船、卸船的折腾。
浮桥距离清川江西侧出海口约六十里,浮桥东面留了两艘双桅炮船控制上游。
其他十艘双桅炮船都在下游,平均一艘船监控六里左右,防止有高丽人在这六十里的江道捣乱。
四艘三桅炮船吃水太深,就聚集在这边宽达十几里的“U型”清川江出海口处。
就很无聊!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