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姐姐,我家的这几个孩子刚做了些保暖的物什,想来这县里卖卖看。”见她这样问,刘氏也不好不回答。
说完,也跟着吆喝起来,但这处叫卖声此起彼伏,她们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嘈杂的人声和南来北往的车咕噜声中了……
卖鸡蛋的老妇人见刘氏不欲多说,心下不禁嗤笑,在这处卖这么矜贵的东西,一看就是没有做过买卖的!
这南市虽然人流量多,但都是卖些小物什的摊贩儿,比如针头线脑儿、馒头包子、自家产出之类的,来往这里买东西的,也大部分都是来采买粮食的妇人,倒是也有酒楼或者是大户人家的管家。
像他们这种卖绣品的是不多见的,这些都是在绣坊里卖才好,哪儿有到市场上来卖的!?
其实,廖红英她们也不是没有想到去绣坊卖,可是一来绣坊里都有有自己的绣娘,暖耳和手套的卖点,无非就在于一个心思精巧,街面儿上还没有卖的!她们可以赚个时间差价儿!
就这点儿东西,饶是普通的绣娘拆开一看也就明白怎么做的了!
二来,不管挣多挣少,绣坊那边都要有一定的抽成,她们觉得不划算。
想来想去,就来到这南市碰碰运气,这里人流量大,说不定就能卖出个好价钱!
只是没想到,此处虽然人流量大,但都是些卖针头线脑的,像她们的暖耳反而一点儿都不显眼了!
大老远,覃三娘便看到这几个妇人颓然的模样儿,再看看周围摊子上的情状,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是没有卖出去!
阿囡看到阿娘走过来,惊喜地喊人!众人这才发现她过来了。
“三娘,咱们的东西不太好卖。”吴春花讷讷地说道。
本来斗志昂扬的跟打了鸡血似的干了一天,想小赚一笔,没想到却被泼了一头冷水,又想到用了三娘那么多的好布料,费了那么多针线和心思,心里又觉得不甘心。
“嫂子,红英,还有阿娘,你们也别太担心。咱们这东西是极好的,而且都是人们需要的,定价也不高,我相信一定能卖出去的。跟我说说你们都怎么卖的?”
这手套和暖耳都是十分实用的东西,在现代也是冬天必备的,覃三娘不相信大盛人会不喜欢这么方便的东西!一定是哪里出了差错!
阿囡和阿织这两个小话痨,就将她们如何叫卖的过程,惟妙惟肖地学了出来!
结合她们的童言童语,又看了看地上盖着棉布的背篓,覃三娘有点儿明白了,这是没有做好宣传的缘故!
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需要一个客观直接的感受,像她们这样,没让顾客亲身感受到是不行的,毕竟现在日子都过得艰难,谁也不想多花无谓的钱财。
“嫂子,红英,咱们得先去找张桌子过来!”
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好在几个妇人都十分听话,急忙去打听哪里可以租赁到桌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