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
“那就是——”陛下本来都已经起身,准备离开了。
又实在好奇得厉害。
他私下里想了好几个月都没想明白... ...
还是决定趁着今日来问问。“你——到底是何时发现,朕与陆司昀私下商议之事的?”
直到现在,他仍是会半夜醒来静坐许久思考,却怎么都想不通的程度。
陆司昀当初之所以答应——
会配合他,引宁儿放姜家大军入城,就是因为他向陆司昀保证过,会扛起最后的责任。
把一切矛头性问题揽在自己身上。
自此退居幕后,从此让太子理政。定不会让宁儿承担任何后果。
那么,陆司昀肯定不会告诉姜晏宁,他们私下串通之事,要借“姜家之反”重振朝上百官之心。
还有——
姜家大军虽然对陆司昀很客气,但他们并不会完全配合陆司昀,置姜晏宁于险境。
所以陆司昀当时也向他提过,南庆的细作和萧绮等人都在京城埋伏,姜家大军入城,也可震慑他们。
”陛下当初将金牌交于我的时候,我就猜到了。“姜晏宁的语气极为平淡,好似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陛下当时故意在接风宴上,任由群臣奚落于她,打压姜家风头。
可转过身来,就私下里将代表着他的金牌——交给了姜晏宁。
还说什么,要把小太子交给她。
姜晏宁当时就有预感了。
陛下如此轻易的交托,背后肯定有着更大的计划。
“我一直都知道,元氏先祖携势造反,推翻腐败不堪的庆国立朝。自然也担心日后朝中再有武将效仿于此,故而重文轻武,力压武将的势力和名声,打压武将,才不至于再有武将与朝中权臣勾结,行谋逆之举。可当初的朝廷人心稳定,庆国余孽逃到了南边,西境虽有压力,但他们内斗得厉害不足为惧,而北萧尚未立国,所以谈不上外临强敌!可今时不同往日... ...”
她是知道的。
缓了口气,接着说,“元氏一朝传了这么多世,历经这么多位皇帝,一直重文轻武。就算你明白如今局势之变化,但文臣和武将间的矛盾积聚已久,想要提拔一直被打压的武将绝非易事,杨尚书就是先例。”
本以为让杨妃生下二皇子,巩固杨家势力,提拔杨妃的父亲担任兵部尚书——
就可以给杨家一定的身份,使杨尚书立于朝中,拥有一定的信服力。
但兵部尚书一职,从前却并非武将所担任!
杨尚书夹在文臣和武将之间,左右为难。
并没有因为陛下的破格提拔,将杨家培养成第二个姜家,反倒令杨尚书身份尴尬... ...
后来杨妃铤而走险,连累一家。
陛下培养杨家的计划——彻底落空。
“... ...先前文臣势大,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怎会任由武将出头,分夺他们的势力。除非,大局有变。”姜晏宁说。
而这个大局,就要陛下来改变。
他定然是要救姜侯的。
朝中文臣也知道,一旦将姜侯营救回来,姜家凸显重要,日后更难以遏制,所以极力阻挠营救姜侯——
甚至,私下串通,不顾大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