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是幽州少主我怕谁

第127章 议论

“不要怕卖不出去,眼下大汉的工匠除却我方,其余各路诸侯麾下,可皆是紧缺的很。”

“我们这批兵器放出去,必然会有人哄抢。”

“也能借此,补贴一下我洲的财政。”

“喏。”

见除开刘烨外,众人依旧一言不发,刘和颇感头疼,不由再次问道:

“诸君,难道除开子扬外,你们就没什么想说的吗?”

听见刘和再次发问,郭嘉打了个哈欠,说道:

“王上,在座无一不是大才,真要有事,他们早就说了,压根无需王上发问。 ”

“所以王上,你大可不必多问,”

被郭嘉这么一说,刘和乐了,虽然他知道郭嘉说的没错,但他还是想为难一下,郭嘉这个惫懒货。

当即刘和说道:

“奉孝,既然你这么说,那孤多问你一句,你是不是也有什么想法。”

“可能要让王上失望了,嘉并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发现我军目前,有何不足之处。”

“是吗?”

“那孤问你,眼下我军,老兵有多少,新兵有多少,降兵又有多少。?”

被刘和这一问,郭嘉顿时愣住了当场,随即想了想后,回道:

“我军老兵确实所存不多,大部分分布在铁浮屠,陌刀军,白马义从等我军王牌兵种之中。”

“新兵的话,严格意义来说,薛仁贵,陈庆之,岳飞三大军团,都属新兵构成。”

“但这些新兵,随我军南征北战,早在一次又一次的战火中,蜕变成了老兵。”

“至于降卒,大部分都是敌方诸侯,从地方郡县所征召,我军的处置也是还归于地方郡县,守城。”

“所以,王上,我军兵种构成这一方面,并不存在问题。”

“有问题的,实乃我军之兵锋太盛,已为天下诸侯所忌惮。”

“此时我方,已占据幽并冀三洲,以及乐浪,带方,高句丽,三韩等地。“

”过犹不及,臣垦请王上再韬光养晦几年,待董卓军动乱,再行征伐之事。”

郭嘉说完,立马从者如云。

荀彧,刘伯温,范蠡等人,纷纷出言附议。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见状,刘和心中清楚,自己确实不能再进军了。

不然到时候,后勤跟不上不说,前线也跟着造反,那就彻底玩完了。

一念及此,刘和当即回道:

“诸君请放心,孤不是那急功近利之辈。”

“是不会这般,急急忙忙,又命你等出征的。”

“而且,就算孤想出军,我军后勤也跟不上了。”

“所以,近两年,孤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发展民生经济,吸纳人才。”

听见刘和如此坦率的说出这番话,刘伯温,郭嘉,荀彧等人心中大定,暗想总算不要一个铜板,当两个铜板花了。

“王上能有此想法,实乃我幽州百姓之福,亦是天下百姓之福。”荀彧拱手赞道。

刘和大笑:

“哈哈,孤可不敢当功,幽州百姓之福也好,天下百姓之福也罢!全都是诸君的功劳,孤不过,只是做了锦上添花之举罢了!”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安西兵日记
安西兵日记
梦回大唐,这里没有魔法斗气,没有大炮火枪,没有天下无敌,没有天才先知。这里的人有生老病死,会流血受伤,会愚蠢犯错,会无奈彷徨,这里有热血的兄弟,也有儿女情长,有故土的牵挂,也有真实的沙场……
凡秀
三国:我成了蜀汉丞相
三国:我成了蜀汉丞相
苏辰来到三国时代,正准备大展宏图和刘备曹操等诸侯争夺天下,结果一打听才发现这里是三国末期,刘备曹操吕布等人已经全部挂了,天下也即将一统。苏辰正琢磨着是不是要投奔司马老贼,结果被抓了,理由是他苏辰冒充诸葛丞相!
又长了一岁
我在上海当日伪汉奸的那些日子
我在上海当日伪汉奸的那些日子
[无系统!不穿越!五重身份的王牌特工:徐来]一九三七年的四月,徐来带着任务回到上海这座不夜城,在外人眼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情报贩子,在同志眼里,他是一个必须除之而后快的大汉奸……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肩负着五重身份。凭着过人的胆识和身手,他在上海沦为“孤岛”时期,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一把利刃插在敌人的心脏部位,他炸日寇军火库,与日寇们斗智斗勇,并默默无闻地潜伏在日寇的核心机构,为党提供着几可力挽狂
会游泳的小龙虾
抗日:大将之路
抗日:大将之路
拿破仑曾经说过: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华夏就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在楚雄看来,倭寇就是那一只自不量力的苍蝇,是他们呼醒了东方这头睡狮!这是一部没有系统,没有李云龙的抗战题材剧,抗战是千千万万人的事,没有系统、没有李云龙,希望也能得到大家的支持。敌后游击战的核心就是唤醒民众,武装民众,当千千万万的民众被唤醒、被武装起来后,十万青年十万兵!
阿牛哥的蓝白情怀
朕大意了,科举状元是条咸鱼
朕大意了,科举状元是条咸鱼
富二代陆杨一觉醒来,成了老陆家的心肝小儿子。这小儿子身为读书人,却自私自利,无视家里人的付出,一心只为自己的前途。陆杨身为咸鱼,良心不多,却也懂谁对自己好。他把咸鱼梦压在心里,努力考科举,争取早日做条大咸鱼。多年后。皇上看着比自己过得还潇洒自在的臣子,幽幽道:“爱卿才华横溢,还是莫要辜负了上天给你的天赋,朕听说胡人那边的道路特别平整,你看?”陆杨:臣已经让人去安排了。皇上:爱卿你走一趟,不然朕不放
一只绿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