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一天的课程之后,刘辩感到有些疲惫。自己以前都是跟着蔡邕和张俭二人学习,虽然两位先生非常严格,但是上课的时候他还是比较放松的。两位先生都是比较开明的人,上课总能激发态的兴趣。可是今天却是实实在在的枯坐了半日。
现在的他揉着尾巴骨,有些期待的跟着负责人去了自己的住处。颍川书院并坐落在城里,而是在城外一片地势开阔的场所修建的。
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本应让人心旷神怡,可是这几乎回归自然的建筑,就让人有些望而却步了。
所有学员住的地方谈不上富丽堂皇,只能说是家徒四壁。低矮的围墙让院内少有秘密,滑腻的青石板路使得众人步伐稳健,茂盛的野草将小院覆盖了所有的褐色,十分护眼。
刘辩顺着馥郁的青草香气看见有一个下人正在院子的角落整理草坪。
每个在这里读书的学员都要求住宿制学习,只有休假的时候可以回家。这样一来,不管是远的还是近的,读书都很方便。
至于为什么住宿条件如此之差,长辈们也给出了解释。主要是饱暖思淫欲,心思不纯则学习事倍功半。这里简单的生活能够隔绝奢靡之气,更有利于学习。
说实话,刘辩还是挺赞成这个观点的,难怪颍川书院能走出那么多人才,从这里离开的学子谈不上人人如龙,但比之别处定是少了许多奢靡之气。
不过赞成是一码事,作为双标怪嫌弃一下这里的环境,合情合理吧。
刘辩一边头疼收拾小院子的难度,一边有兴致勃勃的打量着院子布局思考着如何布置,当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