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过了这么久,也不愿意给他好脸色看。但是,口嫌体正直,他还是冷着脸答应了刘辩帮忙找帮手的事情。
张俭则显得更加的积极,他笑眯眯的回答道:“殿下,莫不是忘了郑泰此人?他可早就等着能为殿下献上一份力了。”
刘辩一拍额头,“对哦。”
他都忘了,还有这么一号人了。(郑泰......)
等刘辩找到郑泰之后,说明了情况。仅仅是大概说出了这么一个概念,就引起了郑泰极大的兴趣。
别看郑泰还年轻,但他也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脑海中不断的把狱卒如何管理犯人和如何教育犯人进行了快速的融合,又闪过了很多种劳改时维持秩序的假设。仅仅简单的设想一下,就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随着刘辩把主体的框架搭起来,郑泰的眼睛已经如闪亮的星星般。他郑泰果然没看错人,“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是的,自从投效刘辩之后,刘辩对他基本没有关注,搞得郑泰都有些抑郁了,甚至怀疑当时自己是不是有些不冷静。
不过现在嘛~“那会怎么能叫不冷静、热血上脑呢?明明是神来之笔,缘分到了啊。”郑泰如是想着,同时他自信满满的把事情应承下来,然后还从孔融那边拉来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商讨。最后,就连孔融他们也被惊动了。
毕竟,教化万民可不是在嘴上稍微说说就行的。如今,有这么一批急需他们引导的人,他们岂能坐视不管。
在经过了几天的激烈讨论之后,他们拿出了一份大致的方案。
从建立监狱开始,到如何进行劳动改造,都有一个具体的规章。
虽然里边还有许多的内容没有完善,但是已经可以边进行,边补充了。
令刘辩惊喜的是,郑泰不但拿出了这么一份方案,还带来了一个人才,那就是他的弟弟郑浑。
郑浑是历史上魏朝的考工令。算是一个工业、政治两手抓的全能型人才。
在接下来的监狱发展的计划里,就由他们两兄弟作为主要负责人。一人负责日常管理和文化教育,另一人负责劳动改造的内容的安排以及成果与外界对接。
两兄弟因为可以一展抱负而跃跃欲试,他们还不知道将来他们的画像会与刘辩一同悬挂在每一个监狱的大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