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知为何王弋从来没有过问过,提到此事他总会流露出淡淡的哀伤。
太史慈就是提出意见的人之一,他和乐进没有任何矛盾,甚至相当钦佩乐进。
他觉得乐进哪里都好,勤勉肯干、任劳任怨。
特别是初到幽州之时,他虽然身兼四职,可破败的幽州能有什么好运送的?那时候他的日子算是过得最清闲的。
乐进却不同,整理户籍、规划田地,每天天还没亮就起来办公,天黑透了依旧挑灯核对资料,堪称当时王弋手下最勤勉的人。
乐进管理士卒的方法太史慈却不敢苟同,实在太散漫了,完全违背主公王弋的宗旨。
虽然没有聚众闹事,但每天嘻嘻哈哈的像什么样子?
直到今天攻克平原,太史慈才明白乐进为什么会这样带兵。
经过漫长的航行和周密的计划,太史慈决定从入海口进入黄河直达平原。先将平原攻克,挡住任何可能入主冀州的人。
这个想法很简单,实施起来却很麻烦。王芬也不是傻子,为了防备进攻幽州时有人偷老家,在平原县足足放了一万人马,三员将领。
因而太史慈做了非常详尽的进攻计划,包括强攻诱敌、半夜骚扰、粮草诱敌、挖地道偷袭、派兵威胁青州等等……
乐进也很赞同太史慈的做法,甚至还一起商讨了细节,补全了他的计划。
然而打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只用了一个时辰,太史慈这面还没将自己的士卒从船上卸下来,乐进那面便派人回报称平原县拿下来了。
这是什么操作?太史慈不可思议的带着兵马进驻平原,乐进连战斗报告都写好了。
太史慈看完战斗报告后发现只有一句话,末将率全军三千人带头冲锋,士卒勇烈不畏生死,平原立克。
一万对三千?还是防守一方人多?立克?
太史慈当然不信,细问之后才了解到乐进攻下平原的真相。
不得不说乐进那句士卒勇烈不畏生死说的没错,乐进麾下那三千人根本不是什么先锋营,而是死士营。
这些人根本不在乎死活,在乐进的带领下连云梯都没有,扛着普通梯子玩儿命往城墙上爬,就算死也要想办法拉一个做垫背的。
如此攻势之下对方士气很快就遭不住了,那三员镇守的将领见势不妙纷纷逃跑。
马延和张顗动作快,成功逃了出去。苏由的运气可就没那么好了,当场被乐进砍死。
“乐将军,你这样子攻城不行的。”太史慈了解完情况之后马上找到乐进,苦口婆心的劝说:“这一战你损失了八百多士卒,虽然拿下了平原,可万一平原守将挡住了你的攻势,这三千人可能全都要葬送在城下了。”
“我知道。”乐进点点头解释道:“我也是发现城中守军士气不足,正好是个机会,我才会下令冲锋的。”
太史慈当然不满意这种回答,含着怒气说:“不管什么机会,没有这么打仗的。硬攻和送死有什么区别?你这次是赢了,万一没赢呢!”
乐进没有说话,乐进的副将却笑着解释:“将军,有道是当兵吃粮,吃什么粮打什么仗。主公给我们吃的那么好,每家也都发了土地,那我们自然要为主公打玩儿命的仗。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今天是他,明天说不定就是我。反正一家老小吃喝不愁,死了还有丰厚的抚恤,怕什么?有什么不敢打的?”
太史慈被怼得无言以对,他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每次谈到这个话题王弋都是那副表情了,乐进手下的士卒就和乐进一样,根本不把生命当回事儿!不论对方是谁,都敢上去拼命。
这样勇猛的士卒不应该被消耗在攻城这种事情上,太史慈没有继续争论,他下定决心要给王弋写信,一定要约束乐进的士卒,不能这么胡闹下去。
乐进也清楚这一点,可是他改不了这些人的想法。
这些人都是他的乡党,最淳朴的乡亲百姓。
乐进回乡招他们的时候答应他们去了幽州能吃饱饭,王弋做到了这一点,甚至超额完成任务。
淳朴的乡亲们认为高高在上的州牧大人是不会图他们这些穷苦小民什么的,人家愿意对自己好,那么投桃报李他们只能豁出性命为州牧作战,以此来报效州牧的恩情。
乐进也不想看到乡亲们死,可是他也不会什么特别的战术,除了一往无前的冲锋以外别无他法。
乐进能看得出王弋和很看重自己,不然也不会交给自己那么多工作,所以办公时他任劳任怨,作战时他无惧生死,就是为了报答王弋的知遇之恩。
那个时代的人就是这么好笑,他们很聪明,随手布的局普通人一辈子都难以理解。
他们同样又很愚蠢,为了一口吃的就愿意付诸生命。
好笑吗?
很好笑,不过却唯有苦笑。
面对这种纯良的民众又又多少人能狠下心不去管他们的死活呢?
王弋悲哀的不是这些人和可能会全都死在战场,而是他觉得自己可能无法接受这种最直白的交换。
慈不掌兵的道理王弋比谁都懂,所以他从来没想过让这些百姓不当兵回家老实种田。
然而每一次想到这些士卒的时候,他都会暗暗发誓让治下的百姓过得更好些,让天下的百姓过得更好些。
王弋是个野心家吗?毫无疑问他是。在面对各路诸侯时他只谈利益,没有任何交情。
来高显做生意的诸侯并不少,王弋从来没有拒绝过,但在货物里面动手脚他早已轻车熟路了。
那么王弋是个优秀的领导者吗?现在还不确定。
幽州毕竟还太小,小到难以承载他全部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