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民上下都在为即将爆发的第二次南北战争做准备,而美国政府发行的战争债券销售也有了一定的起色,北方求战的态度进一步增强。
而总统海斯也不失时机地开始自己的全美巡回大演讲,四处兜售他的“为美国而战”的理念,呼吁全美公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维护美国完整而购买债券、支持美国的统一之战。
1880年1月12日,纽约《太阳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何美国战争债券在欧洲无人问津》社论,详细的介绍了美国战争债券在英法等国发行时的,仅仅销售了5万美元、占200万发行量的2.5%、连发行成本都没收回的实际情况。
文章接着开始深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以欧洲视角分析了为什么他们会认为美国在这次战争中必败无疑,所以没人愿意为美国政府的战争行为买单。
随后,纽约《先驱报》、纽约《论坛报》等各大报刊纷纷转载,并发表了深度解析社评,指出美军在华军、南方军面前难以取胜,而政府在兜售战争债券时,故意隐瞒事实真相,以欺骗的手段在销售债券,严重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政府隐瞒事实真相,以欺骗手段发行战争债券的行为,是事实上的掠夺民间财产、消耗公民们的爱国热情。
至此,美国整体舆论不再是一边倒的好战言论,开始出现了更多的质疑和反思。美国资本为了自救,也迅速加入了质疑和反思的行列,得到资本的加持,质疑和反思的人群迅速扩大,实力几乎可以和好战言不相上下了。
3月13日,美国白宫总统办公室,海斯正和几个心腹在秘密协商下一步行动。
海斯:“先生们,我前期的战争准备以及舆论准备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对此非常高兴。可是仅仅是现在这种情况还很不够,舆论并没有达到反转的地步,战争言论依然占有很大的比例,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大家都说说看。”
副总统威廉·阿尔蒙·惠勒第一个发言:“先生们,这次的舆论战能达到这个效果已经相当不错了,继续在战争债券上挖掘宣传,效果非常有限,我们必须寻找新的热点来吸引民众的眼球,一定要把战争舆论压制下去。
我认为,华国在里士满南30公里的飞艇场就可以充分利用利用,我们应该聘请一些退役的将军们研讨一下,华国飞艇轰炸华盛顿的可能性以及轰炸将造成的破坏程度。”
众人听后纷纷侧目,这副总统特么的也不是省油的灯啊,正面宣传不行了,开始使用恐惧来引导舆论。而且华国轰炸华盛顿并不是猜测,而是十有八九会发生的战时情况,根本不存在引导舆论的说法,而是陈述事实,是实打实的预测。
可以想象,这个炸弹投下去,反战的言论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财政部长威廉:“先生们,其实我们还可以对欧洲各国部分有名的军事家们进行专访,让他们谈谈对华美之战、对美国南北之战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战争预测,这样能促使民众们更加了解战争的事实真相,而且也不用我们去说教。”
这个方法也是相当不错的,名人嘴里说出来的,更具可信度,而且对错也不关自己的事,新闻报纸只是在如实报道罢了。
看到再没有人发言,海斯开始做总结:
“先生们,这两个提议都非常不错,大家分头尽快落实下去。
不过我认为,仅仅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发起对南方的进攻,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利用战场上的失败来告诉民众,那些分析不是假设,而是会演变成血淋淋的事实,我想,鲜血的冲击力绝对比分析来的猛烈的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