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伯命白彦虎率本部5千人守哈密,侄子赛义德·阿古柏率1.5万大军守迪化(今乌鲁木齐)、嘉德城(今达坂城)、以及军事要塞“白水镇”,卡着重要的军事通道和交通要道白水涧道,亲信米尔扎·沙迪率5千人守吐鲁番。
阿古伯的部署计划不久就到了左宗棠的桌面上,左宗棠笑了笑,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高看了阿古伯,阿古伯这种分兵把守的战法是正中下怀,有利于华军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阿古伯如果利用新疆巨大的战略纵深,坚壁清野,然后以游击方式袭击华军漫长的补给线,那可就真要让左宗棠头痛一阵了,不过也仅仅是头疼而已,并不会对华军造成巨大威胁。因为华军以汽车运输,是配备了极强的武装护送,三两千的骑兵根本无法攻破。
六年四月十八,第三近卫军第七师前营旅1800人、喀什葛尔汗的南疆军500人,携4门105攻城炮、8门迫击炮,以及大批的物资、弹药从安西州出发,向哈密进发,同时随队出发的还有1个卒350人的工程兵。
整个队伍有142辆卡车,连绵十多公里。其中80辆为运兵车,每车限乘30人,5辆汽车维修车,4辆工程车上面载有2台挖掘机、2台推土机,一辆医护车,5辆油罐车,10辆备用车,12辆工程兵运兵车,25辆物资运输车。
安西州至马莲井段由于是在甘肃境内,道路已经整修过,车队两个半小时就到达了。
从马莲井开始,道路就坑坑洼洼、崎岖难行,行进速度非常缓慢,部分路段需要紧急整修才能通过,在这种道路如果运送的是苦味酸炮弹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好在这次的炮弹全部是用TNT炸药填装的,怎么晃、怎么碰也没事。
华国皇家炸药研究室仅仅知道吴天佑提供的TNT这个名字便开始研究工作,大家都猜测这是一个英文单词缩写,但到底是什么没人知道。直到有一天他们偶然翻到了TJ·威尔伯兰德在1863年的一次失败的试验,合成了一种叫三硝基甲苯的化合物,这个三硝基甲苯的英文名就符合TNT的简写要求,结果一试之下居然成功了。
这里给大家纠正一个认识误区。
很多人都以为TNT炸药是诺贝尔发明的,其实不对,真正发明TNT的是TJ·威尔伯兰德。不过,他当时是因为一次失败的试验错误的生成了三硝基甲苯,所以他并没有继续对三硝基甲苯进行研究,是诺贝尔把三硝基甲苯做成了炸药。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马莲井到哈密就230公里左右,正常路况的话,六七个小时就到了,而华军这次是走了两天两夜,于四月二十一上午10点抵达哈密近郊。
负责哈密防守的白彦虎闻讯立即赶到东门城头,拿起望远镜观察敌情,只见一条望不到尽头的大车龙在迅速向哈密逼近,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他并不认识汽车,但听斥候汇报过华军有一种能自已走动的大车叫卡车,现在看来,这车一个个都是铁家伙,根本没法用骑兵去攻打,特么的还跑这么快,马匹也未必能跑得过它,这次自己怕是麻烦大了,也不知道华军这次来了多少人。
白彦虎立即传令部队登城防守,并把4门野战炮也推了出来,这4门后装膛线野战炮就是白彦虎守城的底气。
华军在3公里处就停止前进,开始布置炮阵,旅帅则拿着望远镜观察敌情,发现白彦虎的陕甘叛军已经完成布防,在城头上密密麻麻的一大片。他只能又好气又好笑地摇摇头,这些人还是在用旧思维打仗,人再多有什么用,一炮下去都翘翘了,焉能不败。
只是,情报上说敌人有4门野战炮,却没有发现对方的炮阵,这些炮藏哪儿了?难道他们布置在城墙后面的盲区里?看来只能是强攻了。
于是他命令左右两卒分别各自携带1挺重机枪、2门迫击炮,从两翼包抄过去,卡住陕甘叛军撤退的通道,很显然,华军旅帅居然想凭自己这1800人围歼5千陕甘叛军,2个小时后旅帅获悉部队已经运动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