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十,吴天佑回到北京。
现在吴天佑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为那么多立下汗马功劳文臣武将封爵。
和太平天国不同的是,华国的爵位是非常少的,可说只有两个:吴天佐的镇南王和兰芳共和国第11任大总制刘阿生的寿国公。当然,现在多了一大堆的蒙古汗王、公、侯、伯、台吉,不过,那是一种特殊的民族地区政策,不好类比。
只是,战争打到现在,除了西藏、青海、新疆外,华国已经控制了原清廷的统治版图,是到了封侯拜相的时候了。
按照政务院制定的规定,华国的公、侯、伯爵位名额有严格的限制,公爵10名、侯爵30名、伯爵100名,而且有规定,公、侯、伯只有封号、有品级,却没有单独的俸禄。
即便如此,文臣武将们依然是趋之若鹜。
政务院的建议名单上,只有20名侯爵、70名伯爵,看来公爵是留给吴天佑来钦点了。吴天佑其实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只任命了四位公爵:韩国公贺黎明、郑国公杨文才、齐国公贾绍明、赵国公韩鹏,两文两武。
集团军司令、各部尚书基本是侯爵,各军军帅、各省巡抚、个别特殊府的知府为伯爵。共计23名侯爵、68名伯爵。有意思的是,禁军司令韩俊、西域研究室主任左宗棠都是伯爵,并不是他们二人的能力和忠心不行,而是他们二人的战功不足。
军衔的平定简单的多,因为没有名额限制,除了极个别的特例,基本都是按军职来套,集团军司令为中将、军帅少将、师帅准将、旅帅上校、卒长少校、两司马少尉至上尉。
只有怯薛军万户伯彦讷谟祜、禁军司令韩俊二人,都是中将军衔,算是特殊的。
华国击败满清,清朝退缩朝鲜,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真正地感到压力山大。而最近华国还平定了内外蒙古,让自己在远东的布局遭到重创,派驻库伦的2千精锐俄军也被华军消灭。
现在华国,通过北京的俄国驻华商务代办转来华国的外交抗议书,要求俄国遣返逃入俄境的土谢图汗部那逊绰克图汗和十多万部众。
遣返是不可能的,但怎么应对接下来华军的反击?俄国整个西伯利亚的军力加起来也不够10万,不是不想驻扎大军,而是根本负担不起大军的给养。除了西西伯利亚平原还有部分产出外,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都是人烟稀少的荒漠之地,如何驻扎大军?
现在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加大对洪福汗国阿古伯的支持力度,让他们牵制华军。另一个就是寻求和英国合作,让他们从海上牵制华国,只是,这个代价怕是不小啊。
于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向英国派遣了一个外交团队,希望联手对付华国的威胁,俄国的外交使团抵达伦敦时,华国的欧洲考察团也正在伦敦访问,可谓是冤家路窄啊。
由于俄国外交使团到来,英国有了更足的底气,在和华国的商业谈判中,英国提出华国商船最远只能行驶到新加坡交货,其余到欧洲的航线必须全部交由英方处理,使原本还算和谐的商业谈判一下就到了谈崩的边缘,只能休会。
第二天,接到皇帝吴天佑指示的华国考察团提出对等方案:所有英国船只只能航行到马六甲为止,货物转交华国商队承运。
这一针锋相对的提案,顿时把英国整蒙了,什么时候这东方的弱国敢同大英帝国叫板了?不过,华国漫长的海岸线,使得整个东亚的航线都受到华国的控制,只要华国不提供口岸给商船补给,就哪里都去不了,这还真不是吓唬英国。
此路不通,英国便暂时不谈了,转头和俄国进行外交沟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