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山的万千湖泊,诸多青骄与道尊大修都沉默。
这是一个佛门典故,在诸多菩提树下的楼台玉宇壁画中都有描写。
传说,佛的坐下有一位弟子,他曾于佛前听道,佛问他是否懂了,又是否后悔入了佛门。
而这位弟子,瞻仰佛的尊颜,目不暂舍,脱口而出。
“世尊,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着。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世尊曰:“善”,旋即为其赐名为如来,收为大弟子。
“枯荣道友不想说,是我等冒昧了。”有道尊大修说道,知晓了枯荣圣佛的意思。
诸多道尊大修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故事。
这典故中的世尊,指的是阿弥陀佛的二世身释迦,而这也是释迦将苦海道托付于如来佛手中的典故。
其说,为苦海道传道,必遭无量劫,稍有不慎就会在苦海中沉沦,但如来却是不怕,接下了现在佛的苦海道。
一念及此,诸多道尊大修又朝着枯荣圣佛问出了心中的一个疑惑。
“枯荣道友,这白马山,是白马山?还是菩提山?”
话语一处,顾玄风目光中都多了一丝在意。
如来佛是现在佛一脉的最初大佛,是释迦的大弟子。菩提佛是过去一脉的最初大佛,是阿弥陀佛的大弟子。
那道尊大修所问的菩提山,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菩提山。”枯荣圣佛说道,娓娓道来:“昔年菩提离去,于无人之地开辟宫殿楼宇,长种菩提,立白马寺。”
顾玄风心中一颤,果然如此!
虽然他已经有八九把握认定这白马古山就是菩提佛的道场,但却从来没有百分百确定过。
如今,枯荣圣佛却是以一种笃定的语气,诉说了这段过往,完全没有避讳。
而那些有关菩提佛的小道传闻,也是真的,并不是三人成虎后的传闻!
“那有关菩提佛叛逃了佛门的事情,也是真的?”顾玄风忍不住开口问道。
“唰!”
一时间,有目光都朝着顾玄风看来。谁也没有想到他居然会问出这种话来。
古史以来,关于佛的传闻流传不广,只被少数人知晓,但现在明显这一众来白马山的道尊大修中,就有人知晓这种言论。
“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敬畏之心。此事就算是真的,也很有可能涉及到佛门的丑事,居然敢如此问?”
一两个道尊三重天的大修目光看向顾玄风,意味难明。
不过,更多的人是目光不解,他们没听过菩提佛的传闻,又或者是知道些许,只有一个朦胧概念。
顷刻后,顾玄风也仿佛意识到自己莽撞了,不该问这种话语。
叛逃二字,充满了戾气与丑闻的风味,就算佛门真的存在这段过往,也不见得愿意提起。
但顾玄风没有想到,枯荣圣佛只是沉吟了一会儿,就缓缓的说道。
“菩提,没有叛逃我佛。乃是承尊佛旨意离道,曾在我道迷失时持佛旨意归来,亲自灭度我道……”
枯荣圣佛说的话语令人正襟危坐,似乎都知道他将会讲述一角不为人知的过往。
“第一次佛道之争,是菩提佛终结的?”
众多道尊大修瞠目结舌,听着枯荣圣佛讲述,才明白过去佛一脉中所有大佛,居然是全部伙同现在佛一脉,想要举世修炼苦海道。
“可是,古史有记载,第一次佛道之争,乃是天道书院成立,这才结束。而且过去佛一脉并没有……”
有人下意识的说道,可又戛然而止。
古史记载,第一次佛道之争,过去佛一脉的佛不曾参与,这不恰恰证明了枯荣圣佛的话语吗?
古史是胜利者古史,天道书院或许也是因为菩提佛的亲自灭度了过去佛一脉,所以才抹去了过去佛的一段过往?
要知道菩提佛,本就是过去佛一脉的最初大佛啊!
而自从释迦逝去后,第一次佛道之争就开始了,短暂却又掀翻诸天,令得帝统势力都难保自身。
传闻,第一次佛道之争时,整个四域大地本有十二个帝统势力,却都被灭了。
这是一段古史,也意味着在无量天尊前的时代前,就已经至少有着十二大帝证道。
可惜那第一次佛道之争太过浩荡,连无量天尊的传说都被淹没了,甚至导致了天尊的六大道法遗失。
有关无量天尊之前的大帝传说,更是一个个都被埋没在古史中。
到如今,能在古籍之中找到话语,不超过寥寥几个字,只是让人知道无量天尊之前,还有大帝存在罢了。
而无量天尊前的岁月,也被人称为,上古岁月,已经不可追寻。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
枯荣圣佛双手合十,不再诉说菩提之事。
众人沉默,枯荣圣佛是过去佛一脉的大佛之一,别人不知道过去佛一脉的过往,但不代表着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