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陕西缺粮,山西却借口防盗,下令闭粜,禁止粮食西运。
另一方面,朝廷发不出赈金,同时严格控制卫所军粮供应,而山西又不准粮食西运。这么一来,农民军要想谋生,就不得不进入旱灾不甚严重的山西“打粮”了。
崇祯三年,老回回等部20万人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平阳府境,很快便在山西遍地开花。崇祯四年,留在陕西的王嘉胤率部进入山西,却在山西被官军所杀。
20万“觅食者”在山西平阳等府的活动,使得当地粮食供应紧张,反而制造了大批新的饥民。
这么一来,本就以饥民为主的农民军,便陡然获得了一大群生力军作为兵员补充。毕竟,加入农民军求生总比坐着等死好。
崇祯六年,农民军在山西的活动范围包括了非灾区的泽州和潞州,同时还进入北直隶的顺德与
真定两府。虽然真定府是崇祯元年的旱灾区,但在崇祯三年至崇祯六年,风调雨顺。农民军之所以流窜到非灾区,觅食之意十分明显。
另一方面,这时的朝廷仍然在大力围剿。所以不少农民军开始退守卫辉府林县附近的太行山南部山区。而战争也催生了一部分饥民。
农民军在这一时刻不是没有试图闯入更加富庶的华北大平原觅食。
其实,李自成早在崇祯五年就打过怀庆府,但未能攻克。毕竟在非灾区的城市,官军的防御力量强大,城墙高厚,易守难攻;在非灾区的乡村,民众在乡绅的领导下,结寨筑堡,团结一心。
事实上,农民军在山西就受到了不小的阻力,很多地方乡绅纷纷结寨自保。
崇祯六年,气候再度变化——山西中南部(这也是山西主要农业生产地区)再度沦为旱区。
而河南北部除了崇祯六年的水灾外,此前三年可谓风调雨顺。
这年年底的十一月十九日,包括李自成在内的农民军诸部在河南彰德府境假装接受招安。
仅仅五天以后,农民军便突然从山西泽州垣曲入豫,进入河南渑池。农民军由此而开始了在非灾区觅食的活动。
随后扩大:到非灾区觅食(崇祯七年至崇祯九年)
这本书已经落败了,一点也不给流量,我没办法。
只能水字,只能水字到这个月底
如果你是我的话。会理解的,八十万不给流量。
是个人都受不了,我也受不了了。
可能明末没有流量,所以我又新开了一本明初。
请你们谅解我一下。
我新开的明初是不水字的。
崇祯七年至崇祯九年,是北方旱灾缓解的三年,虽然开封府、襄阳府也零星出现了旱灾,但不算特别严重。这几年内,除了陕西西安府、延安府和山西南部外,其他地区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