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是一个身材清瘦的人,行为举止保持着楚人的一贯风格,文雅大方而又彬彬有礼,与秦人的严肃拘谨明显不同,他是表面看起来是极为正派干净的的面庞,面上不蓄胡须,大眼睛双眼皮,高颧骨,高鼻梁,厚嘴唇,这幅长相尽显富贵之气,是一个地道的楚国美男子。
大概是多年深居咸阳,久经西北干冷的寒风侵蚀,让他原本白皙的面容开始变得干枯粗糙,面颊皮肤微微泛黄,目光也变得浑浊,这让他的容貌看起来美中不足,却在气质上增添了一些坚毅的魅力。
昌平君在秦国是极为受人欢迎的,源于他的真诚率真的性格,也源于他亲和的外表,更源于他左右逢源的聪明睿智。
一个楚国宗室质子,身份在秦国尤为敏感特殊,能够当上秦国的相邦,也可见其才学渊博,手段高明。
他是秦国和楚国都炙手可热的人物,在秦国他代表着楚国在秦的利益,在楚国,他能够直达秦王御听。
他也毫不掩饰的向所有人彰显着自己的光芒,但是他所释放的是悄无声息默默无闻的光芒,如同繁星,不与月亮争辉,只是规规矩矩收敛着光芒映衬着星空,承担着属于自己的角色,然而它的光却是夜空中不容忽视的。
昌平君总是像这星光一样,隐藏在光明正大的地方,让所有人都看得见,又不喧宾夺主,自己做自己分内的事,这也是他的生存之道。
昌平君在秦国从不主动提起楚国,不会说自己热爱楚国,也不会说自己憎恨楚国,有人与他说起楚国他便随言附和几句,不偏袒,也不维护,公平公正的议论楚国的好与坏,仿佛他并不是从楚国而来,而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
他没有一点楚国人的口音,张口闭口皆是秦音,这些年来昌平君非但没有为楚国谋利,却是为秦国做了不少事,因此他才得以受到秦王的信任,也因此他能够在秦国站稳脚跟。
现在说起昌平君,众人几乎都快要忘记他是楚国的宗室了,所有的人都说,昌平君忘记了楚国。
这些人说的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在秦国,昌平君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邦,拥有翻手云覆手雨的权利,拥有无穷无尽的荣华富贵,拥有慕名而来的三千食客,他在楚国能够得到这些功名利禄吗?
在楚国,他不过是楚国宗室众多庶出公子中的一个,虽是公子之名,却没有名副其实的尊贵。
他在楚国得不到的,秦国却给了他。
相比之下,楚国却是让他远离故土,遭受颠沛流离的痛苦,如此难道他不会对秦国感恩戴德吗?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秦人并不排斥这个来自楚国的相邦。
所有秦人都只看到待人彬彬有礼谦虚谨慎的昌平君,看得见他亲善和蔼的面庞,乌黑的眸子,却看不清在波澜不惊的亲和淡然的内里,是怎样一颗赤子之心。
他对楚国的思念,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只是不敢大张旗鼓,只能小心翼翼的隐藏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
他做的很好,没有人看得出他思念楚国。
思念如潮水,平静时波澜不惊,然而一旦被哪个顽皮的孩童抛下一块小石子,这便打破了平静,接下来便是惊涛骇浪汹涌而来一发不可收拾。
这颗小石子可以是很多东西,例如由南疾驰而来的扬起灰尘的马队,例如身穿楚衣的匆匆行客,例如商旅往来带来南方的各色特产,他都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然而面色上却又要保持非凡的平静。
他的沉稳镇静,便是由此而来,明明很想念,却告诉所有人,他一点也不为所动。
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窗外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他才会轻轻叹一口气,口中喃喃自语说:“怕是这一生,都回不到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