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房子里有人呢?”
“那要看是什么人。”
幽若比之徐福更为现实,徐福无法回应幽若,连他也有些茫然。
他从未想过,给房子里的人一个标明孰轻孰重的定义,他从未想过房子里的那些人对他而言,算是如何。
徐福不能为那些人做出明确定义,他虽仁善,但在他眼中也不存在一视同仁。
人非草木,不能无情,既然有情,便总有亲疏远近之分。
他有“偏爱”,也有“兼爱”,这两者应该有大小之分,“偏爱”的分量理应小于“兼爱”,然而天下之大,“兼爱众生”似乎不切实际,因为“兼爱”太多、太大、太远,一个人的心恐怕太难承载。
相比之下,“偏爱”最是实在,因为“偏爱”就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也抓得住。
不可置否,这世间人心之中大多的“兼爱”只做可有可无的理想,“偏爱”却总是必不可少的优先选择。
这个时候徐福在想,这两者为何一定要单独区别开来呢?
其实不用区分,理想也好,现实也罢,都是对于存在事物的考验。
他可以确定的是,他无恶意,而且希望竭尽所能给予和奉献,就像他看待另外许多人那般。
“有些房子塌了,似乎跟我们也没什么关系,我们真的要去理会吗?”
幽若继续开口说道,并不是激烈反对的语气,而是征求及建议的占据主体。
就在幽若存在疑问的一瞬间,她也许就已经妥协,如此一问,仅仅是代表个人的观点而已。
这个观点可以说出来,也并不代表就是反对徐福,相反,她的意志向来顺从于徐福的意志,这又绝不是屈服,而是信服。
徐福平静解释道:“你知道的,我希望天下人都有房子遮风挡雨;我希望天下的房子都不会塌下来;我希望房子里的人都平安喜乐衣食无忧。”
幽若微笑道:“我知道的。”
徐福又解释说:“一旦匈奴王庭的内部发生巨变,权力便会转移到其他人手中,且不说我与单于之间的协议会因此而作废,更重要的在于,替代者并不良善,这些人会危及很多人,甚至会影响中原;况且,匈奴王庭的动荡与我有关,若非是我建议,单于也不会冒险改变匈奴的格局,更不会向东讨伐东胡,这些都让单于陷入了被动,甚至会被人推翻、驱逐、屠杀,对于救我之人,对于信我之人,我不能视而不见。”
“我明白了,先生。”幽若说道:“可是,我们势单力薄,又能够改变什么?这里是漠北。”
的确,倘若在中原,以梦鱼城的实力,或许能很轻易对一座城池,乃至一个国家施加影响。
现在,此间只有他们这十数人。
徐福平静说:“即便如此,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力量微小而否定自己的作为,我们要做的是尽力而为,哪怕不能改变,也要做到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
这算是支撑他的信仰之一,看起来似乎有些天真,甚至有些可笑,然而这一路走来,他见过天地如何浩大,也见过人力如何伟岸。
倘若有心,上天入地也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