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笑了,心说嬴政果然早有谋算,以前因为没有亲政,因此不得施展,此般将一亲政,便有如此之大的动作,实在是连他都未曾预见。
如此布置,并不意味着嬴政没有听从徐福的建议,徐福向他言明利害,他定会慎重考虑,或许这便是嬴政的考虑,徐福尚且不能理解罢了。
徐福不喜欢墨守成规,也不喜欢言听计从,相反,他更加愿意看到嬴政能够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说的一定是对的。
就像世间万物不是一成不变,也许现在看来是好的、对的,但过些时日再来看,便不一定是好的、对的了。
嬴政新近亲政,必然是要行自己所思所想之事,这是他该具备的魄力。
秦国东出,首当其冲便是赵国,嬴政此次用兵应是针对赵国。
赵国民风强悍,面对各个强国以及北方游牧戎族,夹缝中的赵国愈战愈勇,南征北战逐渐壮大,可称之为列国崛起最快的一个国家。
近年,赵国虽然与秦争锋失利,实力不及秦国,但仍然给秦国东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且不久前赵国又打败秦国进攻,此时已经出现了中兴之象。
这个时候必须予以挫败,否则以赵国民风之强悍,不久又将成为一个强国,到那时,再攻赵国就没那么简单了。
击败赵国,秦国东出,将一马平川再无阻碍。
嬴政比徐福想象的要明智许多,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
秦攻赵虽然时机未到,却不妨碍提前做出了部署。
想到这里,徐福毫不担心嬴政会贸然出兵伐赵。
徐福不再问蒙恬,他虽然选择秦国,但秦国之事他并不想过多干预。
如果强行改变一个君王,改变一个国家,无异于拔苗助长,反而会适得其反。
秦国当前所行之政,并未显现出严重弊端,那么自己如何规劝都无济于事,或许只有让他吃一些苦头,他才会意识到秦国当前所行之政,只适用秦国,却不适用天下。
如商君当初行“法制”,移风易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秦国之强,源于“法制”,不行“法制”,又该行何种体制?
徐福尚且不知道,所以很苦恼。
就像他对嬴政说:“你错了。”
嬴政问他:“哪里错了。”
他只能说错的地方,却说不出更正的方法。
所以,他要与嬴政一同去探索,在秦国大举东出之前,朝着一个方向,去走尽量多的路,最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路。
……
路途遥远,徐福偶尔掀开窗帘四处看看,秦国山川地貌不同中原诸国,亦不同楚国多水。
值此时节正是朔风凛冽,虽然万物开始衰败,但眼前万里江山,寂寥阔野,长河落日,重山叠水,灿烂星空,也都是很美的景致。
有人说,观好景需要好心情,的确是没错的,倘若心头枯槁,看到的便是枯槁,倘若心向美好,看到的就是美好。
幽若不知何时一直在车中沉默,似乎对一切都失去了好奇心,总是低着头不知在想着什么,似有重重心事。
徐福忽然有些愧疚,这一路他似乎忽略了她,总是自己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并未想过幽若想做什么。
她寻常是很喜欢和他说话聊天的,而自咸阳城离开,她却没有跟她说过几句话。
一个女子,无欲无求这般跟随他,保护他,仅仅这份情谊,他不知该如何报答了,更何况,她曾为了他舍掉过性命。
他并不是刻意要忽略她,而是因为不知该如何与她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便是这样的人,有些事他知道,但是学不会,例如怎么讨人欢心,例如如何安慰对方。
幽若不是琳琅,在琳琅面前,他不用做什么,哪怕是呆板木讷,琳琅都会觉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