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兵分两路,而赵军当前在邯郸周边的力量,只够抗衡其中一路。
这就好比狭路相逢,你有一个人、一张弓、一支箭,而对方有两个人、两张弓、两支箭,若是不想死,就一定要一箭射死其中一个箭法更好的人,在另一个箭法相对不好的人箭下,才能获得一线生机,另一个人箭法不好,不一定能射中。
徐福猜的就是——蒙骜是射不中的那个。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徐福最初的假设成立——即成蛟是主角,蒙骜是配角。
现在,假设是否成立,成为了赵王最为纠结的问题,倘若假设不成立,那么成蛟与蒙骜这两人究竟哪一人的箭法更好呢?
暂且抛除假设,表面上看,蒙骜无疑是箭法更好的那个人,因为他是秦军有名的大将。
不做假设,赵国胜算不多,所以,赵王愿意相信这个假设,但他需要徐福证明假设成立,他才能真正下定决心。
赵王沉默许久说道:“一切都是先生的猜测,教寡人何以相信?”
徐福问:“王子亲征,本来常见,只是在此时却极为蹊跷,众所周知,秦国盛传嬴政来位不正,为人诟病,秦国朝堂并非固若金汤,内外反对嬴政者大有人在,此次分明是有人别有用心,极大可能是为成蛟积蓄功业,至于为何,王上应当了然于胸。”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大堂之上赵国几位重臣都不曾有谁想过秦国朝堂纷争,包括庞煖,他的目光此前也只限于战局。
庞煖深知,两国交兵,绝不仅仅是军力的对抗,更涉及到两国军政诸多要素。
如果掌控对方的内部机密,对于前线作战便极为有利,这便是知己知彼。
当然,一场战争的发起,也绝非无缘无故,定有缘由。
他先前认为秦攻赵,是源于赵国领五国伐秦而报复,却不曾想过秦攻赵,还有别的原因,如徐福所说,也是具有极大可能的。
经过徐福的提醒,庞煖重新开始看待整个战局。
成蛟与嬴政一同在赵国为质,归秦后未曾听闻投身军旅,成蛟年少,又不曾经历战阵,为何会成为此次伐赵的主帅,的确颇为蹊跷。
作为将帅,很容易想到这是秦国掩人耳目的举动,是为麻痹对手,使赵国以为成蛟可欺,为蒙骜提供便利。
问题在于,蒙骜此前雷厉风行,何至于如此谨小慎微?再则,成蛟为嬴政亲弟,不惜为蒙骜作诱,恐怕蒙骜的面子还没这般大。
如此思索过后,庞煖更偏向于此战秦国并非掩人耳目,而如徐福所言,秦国当真以成蛟为主帅,使他能够得到军功,让他能够与秦王嬴政相抗衡。
无论是真是假,徐福提出此般设想,对赵国来说都极为重要。
徐福一言,其实赵王最能领会。
显而易见,如果是争位,那么为了王位,父子反目,手足相残者,列国比比皆是。
倘若成蛟是为争大位,赵王是没有理由不相信的,列国有哪一个王子不想称王?不想称王的王子最后的结局都不好。
列国间无数争夺王位的王子们,有时不是为了权力,而是为了生存。
赵王不由得开始打量徐福,若非庞煖一再力荐,他是无论如何不会见此人,更不会耐心坐在此处听他说话。
现在,他竟有些欣赏徐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