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和唐太宗的君臣关系为啥能被后世的人所称颂,就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少了,不光是魏征值得后来的臣子学习,这唐太宗能听取魏征的直言进谏的事情更加的值得后人称颂,只有这两个人都忠于职守,这样完美的君臣关系才能维持。
中国历史上不缺乏直言进谏的大臣,更缺乏的是想唐太宗这样能有包容心的帝王,能真的去听取大臣的建议,并且能对大臣提出的反对意见,能不生气。
唐太宗可是出了名的明君,那比宋徽宗差的可不是一个档次,那能甩宋徽宗好几十条街呢,宋徽宗什么货色,那就是政治弱智。
什么样的人吸引什么样的人,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身边的朋友就是什么样的人,皇帝也一样,是明君的身边围绕的都是敢于直言觐见的大臣,要是昏君的,那身边都是些奸佞小人。
非常简单的道理,要是你是个昏君,这直言觐见的大臣根本就得不到你的喜欢,就会被边缘化,根本靠近不了皇帝的身边。
要是明君,一眼就看出来奸佞小人的那些小伎俩,根本就不会给他们机会靠近自己,这大臣们也是投皇帝的所好的,那些佞臣,也都不是天生就想当坏人的,他们也是投皇帝所好罢了。
比如宋徽宗,他本身就是个喜欢搞艺术的,艺术家啥性格,那就是不吃苦,喜欢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
所以你要是和宋徽宗讨论繁琐复杂的朝政,他很是烦躁,连同和他说这个问题的大臣也就一起烦了。
像是童贯和蔡京这样的,摸准了宋徽宗就是喜欢吃喝玩乐 ,那他们就在皇帝面前说,皇帝就是应该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帝王都不奢华,寒酸的话,那么他们下边的这些人,就更加的不能享受生活了。
宋徽宗本来对自己的奢靡生活还是有些愧疚的,毕竟他从小在皇宫里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勤俭,勤政,爱民。
所以他奢侈的话,心里多少有些负罪感,这个时候,如果有大臣还向他提出,皇帝你这做的不对,那做的不对,皇帝应该节俭,他虽然自己消费者,奢靡着,但是心里也不开心。
童贯和蔡京就不一样,这俩人算是研究宋徽宗的心思,研究的明明白白的了,他们就是让宋徽宗奢侈。
有一次宋徽宗去蔡京的家里玩,看到蔡京的家极度的奢华,大家可能以为蔡京会害怕宋徽宗降罪自己呢,那你就错了,你就没有了解宋徽宗,宋徽宗不但没有怪罪蔡京,而且回去之后还反思自己,这一个臣子家里都这么奢华,我堂堂一国之君可不能被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