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的土地可不是百十来亩,起点都是数千亩,你能舍得?”朱允炆怕他不明白,特意说道。
听到这,李景隆心里也是一惊。他原本以为朱允炆只是看中他家的哪块田,送与皇上便是,哪成想这是奔着他家老底来了。
都说崽卖爷田不心疼,要是多了哪能不疼。李景隆就是这样,现在他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心里不住的问候:‘张震这个死太监,坑老子’。
不过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况且还是跟皇上保证,就更不能反悔了。
“既然是造福我大明百姓的事,臣义不容辞,臣舍得!”李景隆几乎是咬着牙、滴着血说道。
“爹啊,你泉下有知,可不要怪儿子。不是儿子败家,实在是没办法啊,皇上开口要田,儿也挡不住啊。”李景隆心中呼唤道。
“行了,看你那股子肉疼劲儿。朕不白用你的地,等过两天给你安排个差事,保准你稳赚不赔。朕也不要你的地,就用两年,两年后你的地还是你的。”朱允炆道。
李景隆终于缓了一口气,听到皇上真的只是借用,他心里的石头落下。只要地还是自己的,皇上别说用上两年,三五年都不是问题。
他可不仅仅靠着地生活,城中的酒楼、药铺等生意足够整个府中开销了。要说群臣中谁最会赚钱,还得是李景隆,所以他也最富有。
朱允炆本来准备借用两千亩地,没想到李景隆得知他仅仅是借用两年,便主动将所有旱田都献了出来,足足有四千余亩,可把朱允炆一阵高兴。
有了李景隆的四千亩、李善长的两千亩,剩下的皇家土地也够用了。土地的事儿算是解决了。
种子、土地朱允炆都解决了,连怎么种朱允炆都说的清清楚楚,剩下的事儿就交给户部。
皇上看重的事儿官员们自然不敢怠慢。很快,户部已经梳理出周边种庄稼的好手,先是修整土地,卧肥松土。将土地来来回回修整的如工艺般精细。
阳春三月,天气转暖。京师城北至城东一大片旱田里热火朝天,新任户部尚书徐贤(吕昶已告老)亲自协调人力物力,工部也出人配合。
有意思的是户部农政主事郑吉士亲自下田。他身着一身粗布麻衣,光着脚挽起裤腿,与农人们一同进行播种。
郑吉士本就是农民出身,当朱允炆介绍玉米可以亩产近千斤时,他眼中充满了迫不及待。
作为主管农政的主事,他每年都会关注各地的收成情况。好年景大明平均亩产粮食也只有三百来斤,正常来说平均只有二百多斤,要是遇上个灾年,基本上颗粒无收。
现在听闻这个叫玉米的东西不仅产量高,而且好存活、抗灾祸,自己怎么能不激动。用他的话说种下的不只是玉米,更是大明百姓的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