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旁的研究所早已建成投入使用,匠人们在朱允炆的特意安排下,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自然就卖力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马马虎虎的完任务。
尤其是李师傅哥俩,他们感恩皇太孙,要不然兄弟俩这辈子估计都见不上了。
虽然不明白他们的作坊为什么叫研究所,不过他们从门口的锦衣卫严密把控中明白朱允炆对他们研发的东西看得极为重要。
因此这些日子以来,他们将运来的弗朗机炮与枪械拆分仿制。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困难,因为以前军中从上到下也没人愿意把时间花费在火器上,对火器的研究他们也生疏了,还是那句话,不实用。
不过看到皇太孙送来供他们研究仿制的外番枪炮后,这些匠人们都被其威力与做工震撼到了,原来他们要造的东西还可以有这种威力,这也极大提升了匠人们的积极性。
不过偷奸耍滑的人在哪都有。不同于其他武器,枪炮这类军火器械一旦制造不精细,火药配比粗糙,就是士兵的催命符,不但伤不了敌人,还可能会把自己误伤。
不仅仅如此,明军现在所用的枪炮就是因为问题太多,所以不被将士们认可。如果朱允炆造出的这批枪炮在战场上出现类似情况,那影响的不仅是一场战争的胜负,更重要的是想要再投入金钱人力研究军工业,会遭到群臣乃至普通士兵的反对。
因此朱允炆便沿用了朱元璋的老办法,谁制造的东西,上面就刻上名字,一旦你的东西在战场上发生问题,那就对不起了,你必须要给个交代。
奖励加棍棒的办法很有效,这些匠人们有些想要蒙混过关、偷奸耍滑的这下也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精神,仔细配比研究。
朱允炆还给他们提供了图纸,将枪械的样子绘制出来,其中的一些部位也标注清楚,剩下的就交给匠人们了,毕竟他只是一个门外汉,那些图纸样式也只是在电视剧或者一些军工杂志上看到的。
不过朱允炆也没想到这给了匠人们极大地帮助,他们并不缺乏动手能力,缺的只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既然已经有了模样,那制造中细节的东西还能难住他们吗?
这就是咱们华夏人的智慧,木牛流马、飞檐镶嵌,许多精致的古老建筑和手工艺就连现代机械都制造不出。可见古人之智慧,确实厉害。
“兄长,怎么样了?”李师傅帮着眼前的汉子小心的将一些粉末混在一起,一边问道。
“应该差不多吧,这次的硫磺、硝石配比没问题,我有加了些木炭。”汉子将已经混合好的火药装入铁管,回道。
“不能差不多啊,皇太孙殿下对火器极为重视,给了咱们这么厚的恩赐,又救了你,咱可不能辜负皇恩。”李师傅提醒道,他怕自己的兄长马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