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进斗金,朝廷的库银渐渐丰盈了起来。农物方面,今年是个太平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自然灾害,夏收已经结束,由于土地政策的改革,今年的收成特别好,百姓手中攒下了余粮,整个大明都洋溢着喜乐祥和的氛围。
在户部的统计下,预估今年农业方面朝廷进项五百万两,北方的贸易方面因为时间较短,暂时只有一百多万两进账,不过这仅仅是开始,许多规模大的商人还未加入。
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朱允炆看着手中户部账册,心里开始筹划。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是一位杰出领导者拥有的良好品质。别看现在大明蒸蒸日上,依照历史的发展,仁宣之治十年发展黄金时间后,大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一方面是后面的几任皇帝不争气,不是自封‘战神’领着几十万大军瞎转悠,就是炼丹的、当木匠的,每年消耗他们先人创下的财富,直到钱粮耗尽,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如同当年朱元璋摧毁元大都一样,攻入北京,终结了大明。
这点钱怎么花呢?火器研发、航海贸易、官员俸禄,这些都是朱允炆想要解决的事,不过都需要大量钱财,凭借现在的收入勉强只能撑起一项。
思虑再三,只能先苦着大明的官员们了,再坚持几年,只要打开了海外市场,就有源源不断的进项,到时候提升官员们的俸禄水到渠成。
还是先研究火器吧,毕竟军事是一个国家的自保手段。经济固然也很重要,不过发展经济最终还是为壮大国家实力服务的。再说,这个时代,西方已经开始了工业的研发,自己想要远航接轨,怎么也得有能力自保不是,总不能遇到洋人拿着大刀对人家的大炮吧。
决定了,朱允炆召来徐辉祖,让其把兵部管理下的工匠们秘密集结一下,自己要去挑一批人。
次日,朱允炆带着徐辉祖、二虎去了兵营,他们没有惊动一些军中高层,由徐辉祖带领着直接前往了匠户区,这里靠近马场。
此时这边已经集结了兵部的所有匠人,他们都是经过上面通知让在此地集合,至于什么事就不知道了,因此焦躁不安的站着。
“殿下,军中的匠人们都在这里了。”徐辉祖说道。
朱允炆点了点头,然后走到台前,看着下面乌央央的匠人们,说道:“大家应该很奇怪,为什么会把你们集合到此,你们不用紧张,接下来按我的命令行事即可。”
工匠们并不知道讲话的人是谁,他们只是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眼中并无多少波澜。
“以前做过火药、火器,或者说在这方面有本领的人,尤其是家族传承的,站到左边来。”朱允炆大声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