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声锣声响起,科举正式开考,所有学子排好队,挨个由监考官吏进行搜身检查,确保考生不会夹带小抄。
检查完的考生带着自己的笔墨、油灯,站在空阔之地等待,待所有人完成了检查,全部站在贡院广场上,礼部主持官员宣读了圣旨,主要内容就是表达对众位学子的热切关怀和鼓励他们好好发挥。
众学子跪地听旨,而后高呼万岁,各自按照号牌进入小小的考栏,考桌上放着数张宣纸,这些都是他们作答用的,他们此时有人兴奋,有人紧张,十年寒窗,只为今日。
吉时到了,当~第二声锣声响起,有发卷的干吏会同众部门监考及考生共同查阅无误,而后将蜡封的试卷打开,分好。
“发卷!”一声令下,所有监考官把手中的试题发了下去。
当~随着第三声锣声敲响,所有学子均一头扎入题中,开启他们的人生大考。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明朝的恩科,其公正性确实无与伦比。已进入考场,小门上一把大锁,不到考试结束就别想出来,哪怕你才华出众,今日已经答完题目,那行,你就睡里面歇着吧。不想歇?那好,取缔你的成绩,作弊处理。
考试结束后,所有试卷密封,看不见名字、户籍等等,甚至于连笔迹都看不见,因为防止不公,专门有誊写的人,将你的试卷誊写一份,交给阅卷官查看。誊写的人会不会开小灶呢?也不可能,因为有监考官盯着,再说誊写之人都是翰林、御史等打杂的小官吏,原卷事后还要封存,抽样还要对比,说不准皇上心血来潮,就要看原卷,那可是掉脑袋的事儿啊。
当然了,出身更是不在乎,不论你是官宦之家,亦或是贫寒出身,只要文章作的好,深谙圣人之言,此处的圣人不是孔子、孟子,而是朱熹,就那个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人。
也许有人会奇怪,这不是迂腐吗,糟粕的旧思想,怎么还能成圣人?
实际上朱圣人本身的观念是没错的,他认为世上的人之所以贪婪、变坏,都是因为欲望,都是被物质世界所诱惑,才会让人不断地夹杂恶念,这点如果细细思索,确实有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