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每年计算收支,均需月余,若借用翰林数人,则可能缩短两成时间。”户部尚书吕昶胡子一翘一翘的说道。
原来朱允炆仔细看了李善长关于浙地的税收数额账簿,其中收支混杂,看后根本不易区分,这让朱允炆受到启发,后世税务,甚至是小商铺的都是收支单算,这样简明易看,还能防止贪腐,因为每一笔钱都有迹可循。
“你们这书读的,算个账磨磨唧唧,那么多干吏还给咱整个把月,哼。”朱元璋不满的骂道。
“皇上,不是臣等懒惰,属实是税收钱粮多杂,收入支出记录太多,每一笔都需要经过仔细核对,各地报上来的细小支出更多,想要得到准确数字,确需时间。”吕昶作为一个兢兢业业的老臣,从前元就在干算账的事,这点他最有权威,是以压根就不怕朱元璋与他说账目的事。外行对内行,你咋说都不赢。
“具体咋算那是你们的事,但是咱知道就有人能在数日内就核对出全年的收支,且数目准确无误,你作何感想?”朱元璋问道。
“绝无可能,就算圣人在世,也做不到这点。”吕昶坚定的说道。
“哦,圣人做不到,就没人能做得到了?咱大明众人包括皇帝还不如圣人了”朱元璋道。
“皇上息怒,臣不是这个意思,臣是说这非人力可为,就好比撼山动岳。”吕昶解释道。
“那要是当真有人能做到呢?”朱元璋道。
“若真有人做到,老臣愿奉其为师,这户部尚书理当让贤。”吕昶道。
“好,这可是你说的。咱呀,不跟你扯,大孙,你来说。”朱元璋一副准备看好戏的表情道。
朱允炆看着吕昶,此时内心想到要收这么个老徒弟,就忍俊不禁。
“那日皇爷爷与孤说起此事,我大明收支账目确实混杂,皇爷爷提醒了孤,是以孤与皇爷爷想了下......”朱允炆铺垫着正说着。
“不要啰嗦了,是你想的,跟咱有啥关系,给他们直接说。”朱元璋嘴上说道。心里却热乎乎的,这孙子没白疼,还想着给咱一个声威。
朱元璋看的很明白,他拼搏了一生,创造了太平盛世,也杀了无数的人,名声的好坏已经不在乎了,他只希望自己一手创建的大明王朝能够延续万年,子孙后代可以不再受像他一样的苦,老百姓可以不愁保暖的生活。一些口头上的声誉他已经不需要了,相反,朱允炆作为下一任皇帝,他需要这些来提高声望,来赢得臣子及天下人的认可和拥护。
所以,当朱允炆说的时候,他没有选择默认,而是实事求是。另一方面也与他的性格有关,老爷子不允许外人比他聪明,如刘伯温、李善长等,比他厉害,那可是要挨刀的,但自己的孙子可不是外人,自然是越聪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