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的冬天是一种湿冷,冬至这天,零零落落的雪花飘落在地上,奉天殿中朝臣在与朱元璋议事,朱允炆站在龙椅旁听着,时不时的与众人交流一番。
这是从入冬时就形成的格局,在朱元璋的支持下,朱允炆迈出了第一步。刚开始还有些御史有意无意的反对,在朱元璋找了几个人的麻烦之后,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就没了。
朱允炆也确实没让朱元璋失望,有好多看似复杂的问题,他总能简单明了的解决,而且对事考虑的也比较全面,朝中众臣也渐渐地对朱允炆的话形成了服从的习惯。
当然,也有人对一些具体实事唱反调,这其中大多都是一些书生腐儒,满口空话套话可以,一说到具体的实事就死拉硬套,什么古人先例,什么不与民争利,反正就是只要不符合他们学的经书,就是不能做。
以前的朱允炆可能还有些书生迂腐,现在的朱允炆跟朱元璋一样,可不会惯着他们。按朱允炆的想法,这些人也就能修修书、磨磨嘴皮子,没有实践过,凭什么发言。
“工部张祥说的那些,大孙你怎么看?”散朝后,朱元璋与朱允炆一同批改奏折,朱元璋随口问道。
“他倒是没什么坏心思,也有一颗心系百姓的心,就是眼光短了些。会通河通渠后,不仅可以避免水灾,还能让百里内的土地都能水灌,虽有占用的土地,但成为灌区后粮食的收成却稳了,从长远来看,这是利大于弊的。”朱允炆头也不抬的看着奏章,一边答道。
朱元璋看着孙子的认真劲儿,心中很是欣慰。皇帝处理政事勤快了,王朝哪有不繁荣的。
过了一会儿,大事基本都处理了,朱允炆扶着老爷子来到殿外,恰巧几个四五岁左右的孩童追逐着玩耍,看到朱元璋后立马停住,后面的没有刹住,结果撞倒前面的,一时间几个孩子都趴在地上。
有随身内侍赶忙上前扶起,朱元璋怒骂:“都瞎了吗?这么跑摔坏了咋办,你们有几颗脑袋够砍的。”
一众内侍连忙跪地,口呼知罪、饶命的话。
不理他们,朱元璋上前,拉过几个孩子宠爱的问有没有摔着。“参见父皇。”几个孩子有模有样的行礼跪拜。
“好好,快起来,让父皇看看,都长这么高啦。”朱元璋喜爱的拉起孩子,一起坐在台阶边。别看朱元璋的儿子多,但其实一年也见不了这些孩子几面。
朱允炆看着老爷子乐呵呵的笑容,这或许就是帝王最奢侈的情感吧。人老了,自然就看中亲情,大一些的儿子早被他分到各地去了,如无意外,这辈子都见不到了。剩下这些小的,还不到年岁,因此留在宫中,也是见一面就少一面。
朱允炆有些心疼眼前的老人,自己从穿越来,就一直有一种利用这个老人的心思,从情感上确实没有过多的感情。这一刻,他内心触动,眼前这个老人可是将他真正的当做孙子对待,而且是最宠爱的那个孙子。自从朱标死后,可以说自己现在就是朱元璋的全部。从今以后,我就是朱允炆,就是您的孙子!
“见过皇太孙殿下。”几个孩子再拉着朱元璋的手坐下后,又似乎想起了他们娘教导的东西,其中一个大一点的,急忙又站起来,弯腰拱手朝朱允炆行礼,是以一众孩子又都起身行礼。朱允炆一时竟有点不知所措,准确的说是被这几个孩子给可爱到了。
“哎,你的叔叔们和小姑给你行礼呢,你想啥呢?”朱元璋斜眼瞪了朱允炆一眼,不满的说道。
“额,孙儿一时没转过弯,见过各位叔叔,小姑。”朱允炆窘迫的回礼。先有君臣,后有父子。朱允炆是储君,所以几个小孩要想他们的大侄子行礼,而后又因为朱允炆是小辈,所以得回礼。是不是很麻烦,但咱这文化不就是这样吗?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