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齐二人被带走后,朱允炆搀扶着朱元璋坐下,同时对旁边的内侍传令:“皇爷爷是一时生气才说的,你去给锦衣卫传令,让他们先把人关到诏狱。”内侍悄悄的看了一眼朱元璋,见朱元璋坐着生闷气没有反对,躬身领命出去了。
朱允炆倒了一杯热茶,端给朱元璋后,将老爷子的腿放在自己身上,轻轻的锤打着。毕竟老了,腿脚不利索了。
朱允炆的这个举动让朱元璋气消了大半,到底还是咱自己的孙子贴心,这么好的孩子,幸亏没让他们教坏了。但同时朱元璋也很担心,虽然他恼怒方孝孺等人的做法,却不得不承认藩王确实是朱允炆的一个威胁。
自己当家,藩王都会乖乖听话,但换个当家人,尤其还是小一辈的朱允炆,他的叔叔们有没有二心不敢肯定,但是阳奉阴违必然是有的。
“大孙,你跟咱说实话,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朱元璋抚摸着朱允炆的脑袋,郑重的问道。
来了,这是一个考验。历史上朱元璋也问过这个问题,当时朱允炆回答是“先以德争取藩王的心,再以礼约束行为。不行的话,就削减属地,更改封地。如还不行,就只好拔刀相向了。”当时朱元璋也很高兴,因为这确实是个好计划。
但为什么历史上朱允炆失败了呢?因为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因素,那就是朱允炆的能力。朱允炆这个人说白了就是一群书呆子教出来的书呆子皇帝,身边围着一群不懂军事的书生,理想主义占据大多数,纸上谈兵、漏洞百出,当然打不过久经沙场的朱棣。而且朱允炆一点儿也不仁义,即位后就迫不及待的拿周王、代王、岷王等5位藩王开刀,贬为庶民,并且还逼死了湘王一家,可是一点儿也没有按当时跟朱元璋说的方法去办。
这换了谁都受不了,本来你过得好好的,可是有人减少你的薪资、缩减了一些地盘、开除了一些帮手,虽然生气,但生活还可以,也不至于跟人家拼命不是。假如他要没收你全部的财产,还不让你活,那估计是个人都得拼命。
“皇爷爷莫要担心,孙儿已经想到了。首先叔叔们是不会反的,顶多就是骄横一些;其次,朝中武将均为久经沙场之人,就算王叔有二心,势必也要考量一下朝廷的力量。皇爷爷放心,孙儿在这里向您保证,绝不会伤害王叔们,而且,孙儿心里其实就没有惧怕王叔们会反,孙儿有信心。”朱允炆按照历史上的说法回答了朱元璋,却省略了武装拼杀。并且也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个后来人,他知道只有朱棣有造反的野心和实力,但他却不担心,因为朱棣身边能帮上他的,朱允炆基本都清楚,趁朱元璋还能活几年,朱允炆有的是时间慢慢拔掉这些人。就这,要不是因为历史上的朱允炆实在太窝囊,乱用书生武将,瞎指挥,还发个什么“莫要让朕背上弑叔的罪名。”导致武将打仗还得保证朱棣安全,朱棣早就被灭了。一系列的骚操作把自己给玩没了,只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朱元璋确实很高兴,他也认可朱允炆的说法,毕竟藩王们作为朱元璋的儿子,从内心里朱元璋还是不相信会反。同时,他也看到了朱允炆的这种王者之气,跟自己很像,就是没有自己心狠手辣,这不方、黄二人的性命就是朱允炆留下的,连臣子都能容,还容不下他的亲叔叔们吗?
“皇爷爷,咱不说这个了,反倒是您,毕竟上了年纪,时刻要注意身体,对于一些平常的政事,可以交给臣子们去做,不必事必躬亲。”朱允炆一边将朱元璋的腿轻轻放下,一边招呼内侍准备饭菜,因为按平时,这会儿朱元璋下了早朝就得用膳了。
爷孙俩的饭菜也很简单,就是些大饼、白菜、烧鸡等几个,朱允炆刚来时还真不习惯,主要是菜品太少了。
“对了,大孙你那会给那两个遭瘟的书生说的在大明之外还有更大更富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朱元璋喝了一口烧酒后砸吧砸吧嘴问道。
“皇爷爷,是真的,在我们大明的南边和西边,都有大量的土地未被开垦,尤其是南边跨海之后,有许多能吃的粮食、蔬菜、水果,那里的人都没有正统,属于土人,他们不愁温饱,因为饿了就有现成吃的。”朱允炆据实答道。
朱元璋放下手中酒杯,掰了一只鸡腿,咬了一大口,若有所思的瞟了一眼朱允炆,随意的说道:“哦,原来还有这么个好地方,咱从来都不知道。”说完冷冷地看了一眼门口的二虎,二虎顿时汗毛直立,却轻轻的摇了摇头。
朱允炆心里一紧,自己这嘴真秃噜,老爷子生性多疑,自己从小就生活在深宫中,按理说是绝无可能知道这些地理知识的。
当然,朱元璋打死也不会想到眼前的孙子其实已经换了个人,毕竟穿越这种事放在现如今也是天方夜谭。他对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倒不怎么在意,而是在意有人竟然能越过自己,给朱允炆提供了这些不知真假的消息,灌输了一种征服的思想,这可是触动了皇权。一个喜欢武力征服的王朝是绝对存续不了多久的,前元就是鲜明的例子。这一刻,他动了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