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句话,朱棣顿时皱起了眉头。
徐静昌接着说道:“不过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帖木儿还需要整合西蒙古各部,暂时无力顾及计漠东局面,三两年之内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三两年之后就不好说了……”
徐静昌连西蒙古那边到底是什么样的局面都不知道,自然也就无法做出这么准确的分析,他说的这些话全都是赵深的“原话”,只不过是复述一遍而已:“若是等到那帖木儿腾出手来,必然麻烦更多。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着这段时间,尽力整合漠东各部……”
“微臣临行之前,那赵深曾经对微臣说过,只要再给他点时间,他就能把漠东五部变成漠东八部。”
尽力扩大漠东联盟的规模,把更多的蒙古部落纳入其中,这就是赵深的打算。
“这个赵深朕是知道的。”对于朱棣来说,赵深这个名字一点都不陌生,早在靖难之时,燕军还在淮北和朝廷的大军僵持不下之际,赵深就奇兵突出奇袭高邮,然后又以极少兵力轻兵突进兵临扬州城下,迫降了当时的扬州守将,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扬州,打破了僵局为燕军渡江扫清了障碍。
“这个赵深颇有些见识,又是果断敢战之悍将,由他镇守漠东朕很放心,他还有没有说过别的什么?”
“那赵深说,稳定漠东之局面,并不在于兵力之多寡,只要持续加强各部于朝廷之联系,以利诱之意势导之即可。他希望朝廷能够进一步开放互市,允许内地民众进入漠东。”
“只要汉人持续流入,局面必然会越来越稳固。”
“那赵深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老成谋国之策,朕允了。”朱棣已经在原则上同意了赵深的奏请,至于具体的细节还需朝廷有司商议办理。
那些细节问题朱棣从来都不关心,他笑呵呵的看了看一直都沉默不语的陈长生,神态愈发的亲切随和:“陈爱卿啊……”
“微臣在。”
“这一趟你也是有功的。”
“为国效力,为国分忧,乃臣之本分。”
“那安北所本就是朕在藩邸之时的亲卫,不论是孙成岩还是你,都算是朕的亲兵……”
朱棣说的这句话确是实情:安北所原本就是朱棣一手组建起来的,以前隶属于北军,后来才逐渐转变逐渐发展,成了安北卫之后才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从很大程度来说,和洪武朝的锦衣卫基本相当,基本就算是天子的亲卫那种级别。
“你们两次出使阿巴哈尔,把差事办的漂漂亮亮,大大涨了朕的脸面。”朱棣笑呵呵的摆了摆手,在身旁伺候着的李芳马上捧出一个红油的朱漆托盘,托盘之上放着两套滚着黄边的红色冠冕:“殊功自有殊赏,朕就赏给你们两个内廷行走吧。”
“微臣叩谢天恩。”
按照大明朝的制度,只要是带着“行走”二字的,基本上就是“实习生”的意思。所谓的内廷行走,基本上就相当于是“御前侍卫”了。
但是,明朝的“大内行走”,和清朝的“御前侍卫”不尽相同,这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官职,也不是说会直接成为皇帝本人的侍卫,而是一种待遇和荣誉。
一般情况下,这是专属于宗室子弟的“头衔”,或者是开国元勋的子嗣或者干脆就是皇亲国戚才会有这样的资格。除非是特殊情况,否则的话外臣永远都成不了“内廷行走”。
作为赏赐的“内廷行走”,基本都是四品的官职,但却没有任何的权力,仅仅只是一种荣誉称号性质的东西。
虽然这个头衔本身就是个虚职,到底是几品根本就无所谓,但却却意味着已经得到了皇帝本人的赏识,是皇帝身边的人。
这个职务本身并不需要真的到皇宫之内来“值班”,但却意味着已经进入了仕途的“快车道”。
“回去之后,把这套冠冕拿给魏国公看看,他不要总是说徐家子孙不成器的话了。”朱棣又笑着看了看陈长生:“朕有些乏了,你们告退吧。”
“微臣告退。”
“微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