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准了。
“为什么一定是建文朝的东西?难道就不可能的洪武朝的吗?”
“不可能,绝对没有那种可能。”罗教授说的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你们好好想想,朱元璋是什么人?洪武朝的那些藩王又是什么人?”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那些藩王几乎全都是朱元璋分封的儿子们。
“朱元璋赏赐给儿子们的祭祀之物,先不说这东西本身的价值,光是政治意义就非同凡响,那些藩王敢让这种东西流传出来吗?”
开国皇帝赏赐的东西,偏偏这个东西还是用来祭祀先祖或者是上天的物件,政治意义极其强烈,那些藩王必然视若珍宝好好珍藏,流传出来的概率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器皿,流传到民间的机会几乎等于零。为了彰显身份和地位,通常会在使用过后作为陪葬品深埋在王侯贵胄的陵墓当中。
“你们拿过来的这个玄璜祚连一点点的土沁都没有,这就足以说明不是一般的出土之物,而是流传在外。这种东西只有建文朝才能流传出来……”
“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常识。”罗教授哈哈大笑着说道:“你们好好想想,建文朝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建文帝朱允炆被燕王朱棣赶下了台,丢了皇位。”
“朱棣为什么会造反?”罗教授的语气就好像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正在教导小学生解答一道数学题。
“因为朱允炆要削藩,燕王就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藩王之一,他要是不想乖乖的束手就擒,也就只能造反了。”
“这就对了。”罗教授笑着解释道:“朱元璋之后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刚一登基就开始着手削藩,把祭祀之礼收回,不允许藩王私祭。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政治信号,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表示……”
“表示建文皇帝要削藩了。”
“对。”
“因为宫中存放着大量的庙器,却没有像洪武朝那样赏赐给各地的藩王,而是直接废除私祭。连私祭都没有了,这东西也就失去了唯一的意义,开始大量流传出来。后来没过多久,朱棣就推翻了朱允炆……”
“这也不对呀,难道以后的明朝皇帝,比如说嘉靖啊,崇祯啊,就没有赏赐过藩王这样的东西吗?”
“虽然朱棣是以藩王的身份上位,但削藩乃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国家需要。也就是说,削藩这个事情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朱允炆没有打赢而已。朱棣成为永乐帝之后做的事情和建文帝完全一样,根本就不允许各地藩王举行私祭,也就是说从建文朝以后,这种东西就再也没有了。”
对于这些早已淹没在故纸堆当中的历史故事,阿义和陈长生并不怎么关心,他们只关心一个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这个小碟子能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