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你们,瞧瞧老苏。”
“看个蚂蚁都能生出这么多感慨来?”
“真是读书人,悲春伤秋的。”
“要小爷我说啊,不如早点扫了蚁虫,赶紧晒书去!”
他一抬胳膊,西瓜汁顺着胳膊就往衣服里流。
急的朱厚照立马去冲水。
几人才反应过来,苏策半天都没说话。
众人好奇的扭过头去,才发现苏策早就坐回了椅子上。
眼睛半睁半闭的,好像是假寐着快睡着了。
杨慎和李兆先两人也站起身来。
小声说道:“杨公子,别扰了苏公子美梦,他那份书咱们也一并帮忙晒了吧。”
苏策对李兆先有救命之恩。
他可从来没忘记。
都说大恩如大仇。
像救命之恩这种,怎么为报都不为过。
更何况他还是李东阳的儿子,家产丰厚的远超常人。
换作其他人,早就蹭吃蹭喝去了。
偏偏苏策就像无事发生一样,自从上次李家父子登门谢恩之后,竟是再也没有一次提起过。
饶是不谙人情往来的李兆先也能体会这份苦心。
于是默默的将其埋在心里。
只在平常尽自己所能的报答。
杨慎也是一样,他当初受了苏策的启发,才去帮助学堂的其他学子。
没有苏策提。
他现在还是当初那个眼里只有圣贤书的清高书生。
哪有现在的悠闲时光?
“好,事不宜迟,趁着太阳在,赶紧吧。”
小朱太子冲水回来,闻言也兴冲冲地挽起湿漉漉的袖子。
“我也来!我也来!”
随后三人一起,帮着把泛黄的书一一翻开,晒在垫了粗布的地上。
有道是:“七月七,晒棉衣;七月八,把书拉。”
七夕佳节,几个书生都没成家。
凑在一起晒书。
其实除了苏策以外,三人都是富家子。
朱厚照更是贵为皇太子。
家里的事都有下人来操办,他们压根不用担心。
来苏策家,就是为了帮他干活。
苏策体弱,做不了重活,更何况还是烈日炎炎,稍有不慎,多晒一会就中暑了。
所以才心照不宣的都说来苏策家晒书。
晒书晒衣的习俗,起源于汉代。
据说当初西汉时期,建章宫附近有个叫太液池的地方。
旁边就是汉武帝的晒衣阁,宫女们常在附近晒衣服。
这种习俗引得后世争相传习。
起初还好,只道是民风淳朴。
后来渐渐就不对味了。
晒衣开始演变为了达官贵人们炫耀财富的机会。
到了魏晋时期,门阀世家更是在这天晒出满架的绫罗绸缎。
一件件金丝玉线的奢华衣服挂在杆上,好不耀眼。
当是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极为瞧不起他们的做派。
大模大样的用竹竿挑起了自己的粗布短衣。
然后又把自己藏书晒了出来。
并嘲笑道:“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骂的就是那些豪门世家。
杜甫更做诗云:“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但后来到了明代,大家反而不记得晒衣。
只剩下书生们晒书了。
没一会功夫,众人的书就铺了满地。
连同着苏策家的床褥被子也一并晒了出来。
金黄的烈日下。
书页时不时随风翻动,被子也染上了阳光的味道。
苏策听见几人动静,幽幽转醒。
睡眼朦胧,喃喃道:
“怎么回事......”
“还真是,绿树荫浓夏日长.......”
“动作这么快,我都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