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忙得像个陀螺,既要收钱,又要盛粥递包子,还得时刻留意着外面厅里的情况,有客人走了,就得赶紧过去收拾碗筷。
这也就多亏了她经常修炼,身体早已脱胎换骨,才能这么长时间坚持下来,换做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撑的住。
人一旦忙碌起来,总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
小店开张满一个月,罗伊算了下总账,总共赚了将近一千块钱。
又过了半年时间,罗伊才往家寄了信和包裹,信里提到了她之前的那份工作赚的太少,根本不够她们母女在帝都的日常花销,所以几个月前她就辞职了,在外面开了一家早餐铺,因为实在忙不过来,就想让父母来帝都住一阵,帮她带带孩子。
她还特意在信里描述了现在帝都的情况,重点提及了国家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的政策,又手抄了一份水煎包的秘方夹在信里,建议大哥大嫂去县城试试水,如果干的好也算是个营生。
这时候想在县城开饭馆可不容易,但凡大点的饭馆都做不了太长时间,好多都是因为赊账打白条的客人太多,时间长了入不敷出,就把饭馆拖黄了。
尤其是很多赊账的客人身份特殊,即便是饭馆老板亲自去要,也要不到钱,几次三番下来,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而罗伊也是因为这个顾虑,并没有给哥嫂写做菜的方子,而是选择了水煎包这种小吃食,不仅方便灵活,还丝毫不起眼,恰好适合大哥大嫂这样的老实人。
等以后的形势变得更好一些,他们还能靠着这个买卖开一家小铺子,养家糊口奔小康肯定是没问题的。
王桂花听儿子念完信,就对着坐在炕头的罗祥志说:“老头子,你说咱闺女在信里说的这些靠谱不?”
虽然最近他们也从外面得到了国家放开私人买卖的消息,但因为那十年时间的思想洗礼,斗、批、改早已深深的刻在他们的脑子里,所以这段时间压根没人敢站出来,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如果说之前王桂花还抱着跟村里人一样的想法,那现在则完全变了。如果真能像闺女说的那样,一天就能赚十块八块的,也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毕竟像他们这样的老农民,即便辛辛苦苦干一年,交完公粮,再刨掉自家的嚼用,剩下的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
小孙子如今也快到上小学的年龄了,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呢,靠这寥寥几个钱还真不够。
老父亲罗祥志也摩挲着手里的烟袋锅子若有所思。
旁边刚读完信的罗大哥和大嫂刘芬此时此刻也心潮澎湃起来,如果真像妹妹/小姑子说的那样,他们怎么也得试试看,反正也就是支个炉子和锅的事,顶多再花费些食材钱,如果卖不出去还能留着自己家里人吃。
罗大哥久久没等到自家老父亲的回复,就知道他是在想事情,转而把夹在信里的十几张大团结交到老娘手里。
这是罗伊特意寄出来的,之前王桂花怕她在帝都吃苦,趁给她寄信的时候在信里夹了钱,现在罗伊正好趁这次机会把钱还回去,还另外多给了一百块钱,当做他们去帝都的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