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
- 悠悠苍天,何薄于明。千年华夏,怎能为奴。这一生先诛奸商,再杀奸贼,信任忠臣,扫清虏廷,还中华衣冠楚楚,这一生当种植新粮,创办新学,研究火器,开海收税,培养记者,组建党派,改革旧政。原来最后所有的会和教都是耶稣会搞的鬼。那么这一次七下西洋,七掠西洋。让大明龙旗,汉人贵种洒满世界。自此后五百年,朕要让汉字成为世界统一语音,让他们以学习汉字为荣,此后五百年将是中华的五百年。,可放心观读。
- 正天
宣都城宫苑
苏华于上阳殿中批改近期的奏疏,伊国于此战中,斩获两国近千万钱币的赔偿,面对着飞速发展的伊国工业机器,不得不慎重使用好每一枚钱币。
如今新增灿国之城十九座,琼国之城两座,共计二十一座,而新增的城池又必须派遣得力可靠的官吏去署理地方军政。
苏华费尽心力,可难就难在无人可用。
说起用人之事,最初创建的礼贤阁求贤的进度已然大打折扣,虽然依旧有人前来求官,谋个好的出身,但是伊国必定偏远,而前来的寒门子弟居多,能力也是参差不齐,若是不加以考量就用这些人,生怕他们这些人将好不容易打来的城池给乱治一通,丢了民心,就不好弄了,所以,一度逼迫着苏华险些生出科举取士的想法。
可是这想法一出就被自己给否决了,毕竟现在的伊国太过弱小,过于激进的制度,只会激化社会矛盾,并不能为伊国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所以取士的方式就变为了招募与培养了,于是乎,大力培养学院的想法就在心中有了一个雏形,不过眼下时机尚不成熟。
不过好在伊国尚有些肱骨之臣,经由他们举荐之人,倒也堪当大任,而今日,俞为民更是专门为他引荐来了一位隐士大才,究竟才华如何,是否堪当大任,倒是让苏华拭目以待。
如今的伊国,内政有俞为民打理,刑罚有权可法打理,而军政要事则由老臣胡不为全权打理,而谋略之事,仅有贾煜一人,且又擅长游说列国,虽说此战之中,杨宵的谋划出类拔萃,倒也堪当一用,但必定才华卓越之辈还是太少,根本不够用,想到此处,他不由得有些对来人有些憧憬。
三喜迈入殿中,冲着苏华说道:“君上,霖国名士林宵求见”
“宣他进来吧”苏华搓搓掌心,这人终于来了。
随着三喜的召唤,一位风度翩翩的文人名士走入殿中,一身乳白色的儒衫,端得是相貌堂堂。
他走进殿内,双目明亮有神,看向苏华,恭敬行揖礼道:“霖人林宵拜见伊国国君”
“免礼,赐座”
“谢伊国国君”
苏华微微一笑道:“宵之才,本君已有耳闻,但今日得见,还望不吝赐教,强国之道!”
“不敢当,如今天下,何人不知国君之才,将一三流弱小之国,硬生生打造成强国,为列国之中传扬,所以这强国之道,在下自问,不如国君”林宵谦虚的说道。
苏华闻言不由呵呵一笑道:“那不知林先生有何所长?何以教本君?”
林宵闻言,却是笑道:“某略懂谋略之术,若国君不嫌在下鄙陋之言,便请来舆图一张”
“可,三喜,将舆图取来”苏华挥手示意。
“诺”三喜忙带人去往偏殿取舆图。
不多时,数丈长宽的舆图便取来,摆放在殿中的青石地面上。
苏华从君位上走下,看着眼前的舆图,而林宵也走至苏华身旁,抬手指着舆图上的列国说道:
“自古成就王霸之业者,必有其三,缺一不可,其一者,拥天时之利,所谓王师,必拥名,有名则可无往而不利,此为大义之名分!。
其二,地里也,观之天下,纵横一十三州,列国无数,然,拥地利之优者,不过一二,凉、苍、幽三州地处极北至疆,北临外族,地广人稀,多为苦寒不毛之地,难有地利之优;渝州坐拥千里沃土,掌渝关之险要,退可守土,进可攻占代、雍两地,可为一天然宝地也。
而代、雍、青、冀、地处中原沃土,虽物产丰盈,但却处四战之地,非王霸之基也。
鲁、闵两地,拥商贸之便,民众富庶,只要国君愿意修戈兵甲,当不失为一宝地。
最后在说说着交、越两地,此二州,本是烟瘴之地,且民风彪悍,我仲周之民少寡,外族居多,若想图谋北伐,必有一强主,内净疆内,收拾人心,或可为一霸主耳,但若想图谋天下,难!”
“那我云州呢?”苏华不忍相问。
“云州?呵呵,恕某实话相告,云州地处偏僻之所,乃一十三州中最为贫瘠之地,实非王霸基业,可事在人为,若国君愿意放手一搏,未尝不可亲手打造成地利之所也!”林宵拱手相告。
听到林宵的话,苏华倒也认可。
林宵则继续说道: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古语曾云,政通人和,民心所向,金石为开,君有所使,则无往不利,无所不驱,故伊国之民若为君上所用,则必揽伊国万民之心,凝聚于一处,若如此,当不失人和之重宝,所谓得民心者,可得天下,古人诚不我欺,此为王霸之本也!”
“凡有此三点为君所掌,则王霸之业可成!”林宵说完,再拜苏华。
苏华闻言,轻笑一声:“先生所言,本君自然知晓,高谈阔论,谁人都会,只是这具体所行所作之事又当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